人生最沉痛的悔恨之一,便是當有些人離去後才發現他的價值
別輕視任何人
尊重和善待每一件你所接觸到的人,就是尊重和善待我們的生命。
有很多人在社交中往往憑一己之見或對某些人第一印象不佳而輕視他們。這其實是建立融洽人際關係的大忌,對人際關係影響至深。
當你輕視別人的時候,你會在說話或者行動中表現出來,慢慢的別人同樣會輕視你。在被你輕視的人當中,極有可能出現日後決定你命運的關鍵性人物。所以,尊重和善待每一個你所接觸到的人,就是尊重和善待我們的生命。
美國某大學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個班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三組,接著對第一組學生說:“你們是這個班上最有潛力的學生,隻要好好努力,將會前途無量。”對第二組學生不予理睬,無視他們的存在;最後對第三組學生批評。結果,被稱讚和鼓勵的第一組學生成績有了很大提高,接受批評的第三組學生也有少許的進步,而進步最小的是不被理睬的第二組學生。
有位知名的教授經常在班上練習如何地褒揚他人。他時常讓同學們一個個站在全班同學麵前,讓他讚揚其他同學。
這個方法不僅使全班感到愉快,而且也充分顯示出人性的另一麵。有一個被同學稱笑容很美的學生說:“我和他同窗已經十五年了,可是這是他第一次注意到我的笑容而誇獎我。”
這種情形也很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為何不說呢?
為何不練習誇獎他人呢?
為何不找出鼓勵他人的方法呢?
人們注意的總是自己,當一張團體照發到你的手裏,你第一個注意的是誰?肯定是你自己。但是人生活在社會中,不能隻靠一個人孤立於世而生存,所以還必須時時注意別人。
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願意趨近那些權勢大、地位高的“顯赫”人物,對他們趨之若鶩,許多人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找人托人幫忙要與這些人拉上關係,說到底無非是為了在適當的時候撈到一點好處。但這種靠溜須拍馬、送禮、拉關係建立的人緣是為人們所不齒的,也是不牢靠的,一旦對方“風吹牆倒”,也隻有逃之夭夭了。
所以,我們的交往,應該針對一切人,平等交往,不因對方的名聲、職位、身份、地位而異,我們看重的不能隻是這些外在的東西,而是一個人的內涵,他的人品,他的內在潛能,一旦與這樣的人結成人緣,或者可以成為人生的導師,在彷徨迷路時得到指點;或者成為你的摯友,可以共享歡樂,分擔憂愁;或者在你最孤立無援時得到一臂之助。不要輕視任何人,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特長,說不定你的弱項正是他們的強項,說不定關鍵時刻給你幫助最大的是你平時最不起眼的朋友。不要輕視一個人的職業,每一份存在的職業都有它的作用。整個社會是一台龐大的機器,那麼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職業就是一枚小螺絲釘,一旦缺少的話,機器遲早會出現故障。你的生活離不開別人的細小的工作,你吃的每一口飯,你穿的每一件衣服,可以說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凝聚著無數人無法計量的細微的工作。
有位曾在蘇州打字機二廠當過模具工人的年輕人,自幼喜愛刻圖章、畫畫、書法,後來,他開始鑽研在頭發上刻字,被許多人譏笑。經過多次失敗的磨煉,他終於在頭發上刻出詩句。這些字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消息一出,轟動於世,他被人們譽為“曠古奇才,絕藝驚人”的“青年發刻藝術家”。
別輕視別人,要知道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提出者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老師認為是最笨的學生,有一次老師讓班上每個人做一條小板凳,最後老師把他的挑出來,說是全球最醜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認為“沒法教育”而由母親帶回家中自教,最後他們終揚名於世。不平凡的人物常常從最不平凡的事情做起,正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細節決定社交的成敗
細節,因其格外細小而常常被人忽略,但這絕不意味著細節無關緊要。
在社交中我們要注意的是很多,特別是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往往更能檢驗出一個人真正的品格和修養。要想真正得到尊重,就必須從細節做起。
細節,因其格外細小而常常被人忽略,但這絕不意味著細節無關緊要。大量的事實表明,能否充分重視交際中的細節,直接關係到交往的成敗,正所謂“成出細節,敗也細節”精細者常常可以因為重視細節而旗開得勝,粗心者則常因忽略細節而功虧一簣。
有個老人一向為人豪爽,常常主動借錢接濟四方。有個好賭的無賴聽說此事,就找到老人借錢。老人答應了他,可就在這時,老人發現了這位借錢者的一個極其熟練的動作,這就是,這位借錢者見案頭放著幾枚銅錢,便伸出手來,將那幾枚銅代“高下疊放,如此再三”。老人立即由這個細節看出,此乃賭徒的習慣動作,所以從此不再借錢給他!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出現過不少因為疏忽細節幣造成重大損失的教訓。
我國內地有家工廠,為了從美國引進一條生產先進無菌輸液軟管的流水線,做了長期的艱苦努力,終於說服了對方,且美方代表也已來到中國,就差在合同上正式簽字了。可是,就在步入簽字會場的那一刹那,中方廠長突然咳嗽了一聲,一口痰湧了上來,他環視了一下,一時沒有找到痰盂,便隨口把痰吐在了牆角,並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細的美國人見此情景,不由得皺了皺眉。顯然,這個隨地吐痰的小小細節引起了他深深的憂慮:輸液軟管是專供病人輸液用的,必須絕對無菌才能符合標準,可西裝革履的中方廠長居然會隨地吐痰,想必該廠工人的素質必定不高,如此生產出的輸液軟管,怎能保證絕對無菌?於是當即斷然拒絕在合同上簽字——中方將近一年的努力也在轉瞬間前功盡棄!
一個“細節”砸了一筆生意,這不能下引起我們的深思!反之,如果注意了細節,往往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某公司高薪招聘一位白領員工,不少人前來應聘,但隻有一個順利過關。為什麼?因為細心的經理注意到了一個細節,這就是當女服務員為這些應聘者送來茶水時,隻有他一個人很禮貌地站起,並用雙手接過,還說了聲“謝謝”。
無獨有偶,有家幼兒園招聘團長,在眾多的應聘者中也是隻有一人順利過關,其原因也是因為一個細節,這就是隻有她一個人在上樓梯時,為站在那裏的一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擦了擦鼻涕,而這個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卻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他就是試題。然而很多人視若無睹地從他身邊經過,最終失敗還稀裏糊塗。不是嗎?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的首要條件就是充滿愛心,理應真誠地熱愛孩子。缺乏愛心,其他素質再高都沒有任何意義,而那位有幸被錄用的女士也正是通過主動為孩子擦鼻涕的細節體現了她的神聖的愛心。
由此可見,在交際場合中,尤其是事關重大的交際場合,請千萬注意細節,千萬做到“滴水不漏”、“一絲不苟”,這樣才會塑造出你完美的社交形象來。
忘記以前的不快
樂於忘記是靈活做人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進。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向古人學習,要大度,不記舊惡,忘記以前的不快,對待曾經於自己矛盾的人要寬容,不要一味報複,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搞人際關係的準則。
別人對我們的幫助,千萬不可忘了,反之,別人倘若有愧對我們的地方,應該樂於忘記。
樂於忘記是一種心理平衡。康德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得罪自己的人,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樂於忘記是靈活做人的一個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進。人要有點“不念舊惡”的精神,況且在同事之間,在許多情況下,人們誤以為對自己不好,又未必就真的是什麼不好。退一步說,即使是對自己不好,對方心存歉疚,誠惶誠恐,你胸懷大度,不念舊惡,以禮相待,說不定能交到一個朋友。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淵滅隋後要手刃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再三強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定國,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魏征曾鼓動太子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樣不計舊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覺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為唐王朝立下了豐功。宋代的王安石對蘇東坡的態度,應當說,也是有那麼一點“惡”行的。他當宰相那陣子,因為蘇東坡與他政見不同,便借故將蘇東坡降職減薪,貶官到了黃州,搞得他好不淒慘。然而,蘇東坡胸懷大度,他根本不把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舊惡。王安石從宰相位子上垮台後,兩人關係反倒好了起來。他不斷寫信給隱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敘友情,互相勉勵,或討論學問,十分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