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樣,你一輩子都應在學習中度過。孔子告訴人們這樣一條做人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師。”隻要你願意學,機會多的是。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中的“七十二賢”之一,以勇武剛直、擅長治政而著名。但他在剛剛見到孔子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孔子見子路來找他,以為他是為求學而來的,所以迎頭便問:“你愛好什麼?”子路沒弄清楚孔子的意思,貿然回答:“我愛好長劍。”孔子搖了搖頭,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我是說,你是個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學好問,成就將不可限量。”
子路理直氣壯地說:“南山上的竹子,本來就直挺挺的,用不著矯正。砍來當箭用,可以射穿犀革。由此看來,本質好就行了,做學問有什麼用呢?”
孔子進一步解答道:“不錯,砍了竹子,是可以當箭用。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裝上金屬的箭頭,並且磨得十分鋒利,難道不會射得更加深入嗎?”子路聽了,恍然大悟,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說:“我十分願意接受你的教育!”
學而知之,是自古以來治學立身的良訓,也是為人處世中能夠有所成就的根本之策。
約翰·萊頓出身於羅克斯巴勒郡一片荒涼山穀中的牧羊人的家庭,幾乎全靠自學成才。像許多蘇格蘭牧羊人的兒子一樣,約翰·萊頓很早就有了對知識的渴望。當他還是個光腳的窮孩子時,每天步行6-8英裏穿過荒野到科克頓的鄉村學校去上學。這就是他受到的全部教育,其餘的知識他幾乎全是自學的。
他無視自己赤貧的經濟狀況,想方設法來到愛丁堡上大學。剛到愛丁堡時約翰·萊頓經常光顧一家不起眼的小書店,書店的老板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出版商的阿奇博爾德·康斯太伯。他常常腳踩在梯子上看書,忘了爬下來,這麼一看就是半天,完全忘了回宿舍吃晚飯。他的晚餐隻有白麵包和水,對書籍和教學講義的追求成了他全部願望所在。
約翰·萊頓還不到19歲時,他對希臘語和拉丁語言的熟練運用程度以及他掌握的大量通用知識已使愛丁堡的所有教職員工大為驚歎。這時,約翰·萊頓又將視線轉向了印度。他去應聘印度政府公務員的職務,但是沒有成功。他又聽說可以報考印度的外科醫生助理,但是他從未當過醫生,對這個行業並不了解。約翰·萊頓得到消息必須在6個月的時間學完別人3年才能學完的課程。6個月結束時,約翰·萊頓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學位證書。約翰·萊頓去了印度。臨行前,約翰·萊頓發表了他的詩集《童年紀事》。約翰·萊頓對知識的渴求伴隨著他的成長,他通過不斷學習,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德赫斯說過:“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己管理自己一一這是麵對信息化社會的新形勢做出的適應性調整。未來的文盲將不是那些不會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成功與學習的關係,在現代社會的競爭中是顯而易見的,試想:一個缺乏知識的人,怎麼能夠成為強者,怎麼能夠與人較量?當我們看一看周圍的人,那些缺乏知識的人,大多都是失敗人生的主角,他們常常發出感歎:“唉,我沒上過什麼學,隻能幹些粗活。”的確,學習是成功的資本,這是因為無學將無以致用。所以你必須要做一個堅持學習的人。
在創業過程中,是否肯於學習是大不一樣的。有些人自恃先失條件好而不肯學習或很少學習,隨著鬥轉星移的時間變換,那點先天的優越性很快就會消失。結果隻能是越來越不如別人。隻有堅持學習,才能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擁有越來越多的優勢。
學習要掌握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任何一個有誌於成功的人必須掌握的。
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效果的好壞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的學習,可以獲得大量的知識,從而調整和控製自己的自學,並得到成功的鼓勵或失敗的鞭策,把自己的學習行為導入一個更為有效的途徑。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任何一個有誌於成功的人必須掌握的。
從古至今,人類積累了大量的學習經驗,有一些被反複的實踐檢驗證明為極有成效的學習方法,現擇要介紹如下:
1,問題導向學習法
問題導向學習法是指學習者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係列小問題作為具體的目標,並給它們輸入相應的知識,最終實現總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習者在整個學習中就始終是處在問題的引導下,而帶著問題來求解了。
運用這一方法的要求是:學習者不斷提出問題,並不斷通過學習去求解,促使思維運動,從而達到積極投入、主動參與的目的,明顯提高學習效率。
2,設問推理學習法
運用這一方法的要求是:學習者對正在學習的知識,多問幾個為什麼,並且推敲其立論的依據,讓學習者在不斷的分析中吸收知識。
設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比較設問——通過比較發現差異,提出疑問;
②反向設問——從反麵提出問題;
③推理設問——進行一般的邏輯推理,看看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
④變式設問——改變起因、角度、條件等因素,看看結論有何不同;
⑤極端設問——把事情推向極端,看看會暴露出什麼樣的問題。
3,流行於美國的LOVE法
這是深受美國人喜愛的一種學習方法,LOVE是英文Listen(聽)、Outline(寫出綱要)、Verbalize(表述)、Evaluate(評價)四個詞的詞頭縮寫。運用這一方法,要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參加,具體做法如下:
①聽:一個人以緩急相適的速度朗讀,直到讀完某一部分,由其他人認真地聽和摘要地記。聽者可以要求朗讀的人改變速度,或者要求朗讀者重複某些內容,朗讀者應盡量滿足聽者的要求;
②寫:當朗讀完後,聽者要摘要寫出內容的綱要,盡量做到條理清晰,突出重點;
③表述:聽者以綱要為基礎,向讀者複述這些內容,要盡可能詳細、準確、全麵;
④評價:讀者根據材料評價複述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發現錯誤時,及時予以更正。
當這一部分的內容完全掌握以後,再進行下一部分。這時,可互換角色。
這種學習方法的優點是:突出了學習上的互幫互助,並利用活潑的形式,激發出許多精神能量,直接麵向重點,有效地增加記憶效果。
4,SQ3R五步法
此方法備受學習者的青睞,是我們應重點掌握的一種方法。
SQ3R是英文Survey(縱覽)、Question(提問)、Read(精讀)、Recite(複述)、Review(複習)的詞頭縮寫,相應地有五個步驟:
①縱覽——拿起一本書後,先大概地瀏覽一遍,了解全書內容,可以試著讀一下作者的序言,研究一下書的目錄和索引,看一看各章的介紹。這時,學習者要記得自己的學習目的,如果發現這本書與目的不符,或文筆不好,或難度太大,則要馬上停止。
②提問——快速地瀏覽全書,並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思考書中提出的那些觀點。在一些文筆好的書中,作者往往用一些明確的問題作為下麵內容的“引子”,或者讓你在讀書時始終麵臨一些問題的情景。凡有頭腦的人是不會隻是一味地“讀書”的,如果你能堅持帶著問題去讀,很快你就會養成用批判的眼光讀書的習慣。
③精讀——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讀全書,對不理解的部分可反複閱讀。閱讀時,要記住各部分的主題和重點。讀的過程中還要經常翻到前麵的內容,以便回憶起某些事實。如果書中有大量的圖表,若把它們忽略的話,你就往往不能掌握作者那些最主要的觀點。
④複述——讀書不是指字句的死記硬背,而是要牢固地掌握文章的基本要點。複述時,要把書放在一邊,努力去想讀過的內容。複述本身並無價值,但是你如能借此積極主動地閱讀,那麼每次複述都會加深對材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