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等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
——居裏夫人
別坐等機會從天而降
被動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是浪費時間、錯失良機的舉動,而這亦無異於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未可知的外力來決定。
有人坐等機會,希望好運氣從天而降。成功者積極準備,一旦機會降臨,便能牢牢地把握。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足以令他成功的機會。而事實上,機會無所不在,重要的在於,當機會出現時,你是否已準備好了。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有位年輕人,想發財想得發瘋。一天,他聽說附近深山裏有位白發老人,若有緣與他相見,則有求必應,肯定不會空手而歸。
於是,那年輕人便連夜收拾行李,趕上山去。
他在那兒苦等了5天,終於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老人,他向老者求賜給他。
老人便告訴他說:“每天清晨,太陽未東升時,你到海邊的沙灘上尋找一粒‘心願石’。其他石頭是冷的,而那顆‘心願石’卻與眾不同,握在手裏,你會感到很溫暖而且會發光。一旦你尋到那顆‘心願百’後,你所祈願的東西就可以實現了!”
每天清晨,那青年人便在海灘上檢視石頭,發覺不溫暖又不發光的,他便丟下海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那青年在沙灘上尋找了大半年,卻始終也沒找到溫暖發光的“心願石”。
有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沙灘開始拉石頭。一發覺不是“心願石”,他便丟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
突然,“哇……
青年人大哭起來,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剛才他習慣性地扔出去的那塊石頭是“溫暖”的——
當機會到來時,如果你麻木不仁就會和它失之交臂。
一位老教授退休後,拜訪偏遠山區的學校,傳授教學經驗。由於老教授的愛心及和藹可親,使得他到處受到老師及學生的歡迎。
有次當他結束在山區某學校的拜訪行程,而欲趕赴他處時,許多學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為之所動,當下答應學生,下次再來時,隻要他們能將自己的課桌椅收拾整潔,老教授將送給他們一份神秘禮物。
在老教授離去後,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學生一定將自己的桌麵收拾於淨,因為星期三是每個月教授例行前來拜訪的日子,隻是不確定教授會在哪一個星期三來到。
其中有一個學生想法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禮物留作紀念,生怕教授會臨時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帶著神秘禮物來到,於是他每天早上都將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齊。
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善的桌麵,到了下午又是一片淩亂,這個學生又擔心教授會在下午來到,於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覺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個小時後出現在教室,仍會看到他的桌麵淩亂不堪,便決定每個小時收拾一次。
到最後,他想到,若是教授隨時會到來,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麵不整潔,終於小學生想清楚了,他必須時刻保持自己桌麵的整潔,隨時歡迎教授的光臨。
老教授雖然尚未帶著神秘禮物出現,但這個小學生已經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禮物。
被動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是浪費時間、錯失良機的舉動,而這亦無異於把自己的命運交付給未可知的外力來決定。
如故事中小學生給我們的啟示,自己準備妥善,得以迎接機會的到來,是可以循序漸進而學習的。
在過去的歲月中,或許我們一直在等待成功的機會,而耗去了過多的時光,卻等不到機會的出現,從今天起,在等候的同時,我們可以開始做好準備,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以便機會出現時,你可以緊緊抓住,不讓它泅過。
機遇靠把握,失之不再來
機遇隻垂青於那些為了理想、為了成功而執著追求,奮鬥不止的人。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人人都會說這句話,但有很多人隻有等到機遇從身邊溜走之後,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有靈活頭腦的人在麵對機會的時候一定會好好把握的,絕不會讓它輕易的從自己身邊溜走。把握住了才叫機會,沒把握住什麼都不是。
陸肇天夫婦是60年代從中國內地到香港的移民,既無第二代創業者多少得到父親和良好的現成社會關係基礎,又無本地創業者已在商場血戰多年積累的經驗,完全是披荊斬棘,曆嚐艱辛,闖出道路,白手起家,最終創業有成。
陸肇天剛到香港時,由於內地資曆香港不予承認,所以被迫出賣體力,做小生意。最後他從一筆刀片訂單中開始積累了一定的資金,終於辦起了陸氏實業公司。
陸氏實業公司第一次騰飛是在1976年。當時正是電子計算器萌芽之時,許多大廠家看到這一新產品,但是拿不準,猶豫不敢上手,想觀察清楚再下決心。但陸肇天的小公司卻沒有那麼多顧慮猶豫,看準這是投入電子計算器市場的有利時機,全力以赴,抓緊生產液晶電子計算器。正因為他及時下手,把握了機遇,競爭者少,在市場上放韁馳騁,獲得成功。等到群起效尤,市場飽和,陸氏已飽食遠颶,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為公司下一步發展打下了新的基礎。
機遇又一次來臨。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陸肇天得力於來自內地的生活經驗,看準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和進行合作的有利時機,看到了內地勞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陽尺,以及對外資優惠的有利條件,立即與內地開展合作。
陸肇天當時便看到電視機是內地人民生活電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龐大的需求市場,而率先生產黑白電視機,大量投入當時的內地市場,從而取得極大成功。及至內地人民生活要要求提高,他又及時轉產彩色電視機。由於已建立起的內地市場良好關係,公司營業額—直穩步上升。產品擁有廣闊、穩定、可靠的內地市場。營業額中,85%來自內地。年產量已增至80萬包供應電視機套件給內地裝配的廠家亦由7家增至12家。當年純利潤3430萬元,可見業績不凡。同時還不斷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如方形機身、平麵直角、立體聲等吸引客戶,成為較早與內地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電子業先驅。他的業績證明其眼光之準、動手之快。
有人說,香港好賺錢,於是爭相來港投資插足。也有人說,香港近20年經濟發展、商業繁榮,才智之士,紛紛發達成名,各路英雄占盡關隘要津,各行各業已經“撈到盡”,新人已插足無縫了。這些看法,各有其觀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盡然。因此,這是不同的人對機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評論陸肇天,說他像個冒險家。但從陸氏的經曆可以說明他有敢冒風險的創業者精神,但決不是個冒險家。他的創業精神和鷹一般的眼光是從生活磨練中升華的結果,既得力於先天,更成熟於後天。艱難的生活,海闊天空住其馳騁的環境,最能磨練人,造就人,發揮人的才幹。陸氏實業創新的經過在香港、在內地都是個很有說服力的善於把握機會的典範。
要想得到機遇,必須首先正確地認識機遇。機遇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是事物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所自然而然地發生的一種現象。所以我們不能坐等機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敗的。
機遇隻垂青於那些為了理想、為了成功而執著追求,奮鬥不止的人。
機固然重要,但具備抓住機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有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學多幹多觀察,去尋找機遇,主抓住機遇。
機遇的確來之不易,一旦抓到了機遇,一定不能放手,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所帶來的好處。
曆數當今風流人物,非商界巨子而莫屬。追溯他們的起家,大都是兩手空空,白手興業。於是,人們似乎對他們的財富並下是那麼感興趣,而想去深究的,則是他們何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創造出哪麼多的財富。
機遇都降臨到了他們知上,並且被他們牢牢地抓住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賜予每個人以相同的機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躍成為商業巨人、上層名流。而有的人終日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原因就在於有人抓住了機遇辦成了事
有的人卻讓機遇輕易溜走。
慧眼識機遇
大凡成大事的人士,無不慧眼辨機,他們在機遇中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對那些隨遇而安的人來說,機遇在他麵前出現時,他也把握不住。
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看你是否是一個有心人,是否能夠機敏地發現並靈活地把握。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高手,而使他們慣於在風險中獵獲機遇!
如台風帶來海嘯一般,機遇常與風險並肩而來。一些人看見風險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機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這種人往往在機遇來臨之時躊躇不前,瞻前顧後,最終什麼事也幹不成。我們雖然不讚成賭徒式地冒險,但機遇都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因為怕風險就連機遇也不要了,無異於因噎廢食。
大凡成大事的人士,無不慧眼辨機,他們在機遇中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個善於在風險中投機的人。
J·P·摩根誕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摩根家族
1600年前後從英格蘭遷往美洲大陸。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可以說,約瑟夫·摩根是靠膽識發家的。一次,紐約發生大火,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他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大火賠償金,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使約瑟夫淨嫌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年輕時便敢想敢做,頗富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57年,摩根從德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經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出半價。”
“半價?什麼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可是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已破產了。這船咖啡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才找您談的。”
摩根跟著巴西部長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還不錯。——想到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發出電報,可鄧肯的回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過他又覺得自己大冒險了,鄧肯商行畢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回電同意他用自己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挪用鄧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為振奮,索性放手大幹一番,在巴西船長的引薦之下,他又買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廬,做下如此一樁大買賣,不能說不是冒險。但上帝偏偏對他情有獨鍾,就在他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現了嚴寒天氣。一下子使咖啡大為減產。這樣,咖啡價格暴漲,摩根便順風迎時地大賺了一筆。
從咖啡交易中,吉諾斯認識到自己的兒子是個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資金為兒子辦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經商的寸能。摩根商行設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麵的一幢建築裏,這個位置對摩根後來叱吒華爾街乃至左右世界風雲起了不小的作用。
這時已經是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對南方展開全麵進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摩根新結識的朋友,來與摩根閑聊。
“我父親最近在華盛頓打聽到,北軍傷亡十分慘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訴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彙到倫敦去,肯定能大賺一筆。”
對經商極其敏感的摩根立時心動,提出與克查姆合夥做這筆生意。克查姆自然躍躍欲試,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摩根:“我們先同皮鮑狄先生打個招呼,通過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什款的方式,購買回五百萬美元的黃金——當然要秘密進行;然後,將買到的黃金一半彙到倫敦,交給皮鮑狄,剩下一半我們留著。一旦皮鮑狄黃金彙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軍又戰敗時,黃金價格肯定會暴漲;到那時,我們就堂而皇之地拋售手中的黃金,肯定會大賺一筆!”
摩根迅速地盤算了這筆生意的風險程度,爽快地答應了克查姆。一切按計劃行事,正如他們所料,秘密收購黃金的事因彙兌大宗款項走漏了風聲,社會上流傳著大亨皮鮑狄購置大筆黃金的消息,“黃金非漲價不可”的輿論四處流行。於是,很快形成了爭購黃金的風潮。由於這麼一搶購,金價飛漲,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拋售了手中所有的黃金,趁混亂之機又狠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