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機遇:慧眼識珠,先機不可錯失(3 / 3)

耐心需要特別的勇氣;對一個理想或目標全然地投入,而且要不屈不撓,堅持到底。就像白朗寧所說:“有勇氣改變你能夠改變的,願意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並且明智地判斷你是否有能力改變。”因此,追求人生目標的決心愈堅定,你就愈有耐心克服阻礙。所謂的耐心,是指動態而非靜態,主動而不是被動,是一種主導命運的積極力量,而不是向環境屈服。這種力量在我們的內心源源不盡,但必須嚴密地控製及引導,以一種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執著,投入既定的目標。

有了堅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你對於挫折的忍受力。你知道目標逐漸接近,這些隻是暫時的耽擱。如果你積極地麵對困難,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耐心等待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但耐心等待絕不是什麼也不做,在美國,許多企業家都深深地懂得它的重要性。他們都極富耐心。他們知道,等待會使他們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洛克菲勒就是這樣一個有耐心的成功者他以他特有的美國人的習性,等待著機會的出現,而一旦機會出現他就會毫不猶豫,迅速地抓住它,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日本商人看來,一個有耐心的人會散發出成功的芳香,而一個沒有耐心的人則隻能充滿失敗的臭氣。

日本商人將不耐煩看做是一個很嚴重的缺點是他們不能相信缺乏耐心、不樂意注意長遠效果的業務夥伴。但是大多數外國商人同日本商人初次打交道時,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缺乏耐心。

一次,一個美國貿易代表團在和日本商界人士洽談時由於對日本人轉“呼拉圈”的遊戲實在不感興趣,聽以要求日本趕快展開對實質性問題的探討,結果日本商人的態度卻是“沉默的微笑”。因為按照日本人的看法,必要的禮節是嚴防出現那種被人認為是粗魯、侮辱或挫傷感情的行為的屏障,更何況公開顯示出不滿和急躁不僅是粗魯無禮而且是軟弱無能的表現。所以,上述美國人的舉動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彌補的。很有可能他們永遠也無法同這些日本的商界同行建立任何積極的有意義的聯係。

日本商人一般都十分喜歡打高爾夫球。他們懂得,打高爾夫球最基本的要求是彎腰低頭,閉上嘴巴,兩眼盯住球,然後抓住必要的時機揮棒擊球。實際上,這也是他們與人交往時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作為一名聰明的外國人,在這樣的情形下應該盡量“主動出擊”,讓日本人先說,自己耐心地聽,決不打斷他。如果能夠成為一名不厭其煩的聽眾,並輔以“是”、“對”、“當然”,那麼,日本人會很自然地敬重他的禮貌、自製、謙恭的談話藝術,並且一定會主動地征求他的意見。到這個時候.他才發言。如此下來,外國人可能會發現,最終取得的結果會令人滿意而幾乎出人意外。

日本商人做決定的過程迂回、反複曲折而漫長。如果你想和日本商人花兩周時間簽訂一份合同,那麼你必須或者應該在五周之前將草案寄到他們手中,日本商人將會感激你這樣做,並認為你是有耐心的人,從而對你表示尊敬。因為,他們認為耐心是一種優秀品質。耐心使人成功。

如何培養耐心?很簡單,隻要你確定人生的目標,專注於你的目標,直到你充滿旺盛的企圖心,那麼你所有的思想、行動及意念都會朝著那個方向前進。耐力是身體健康的一部分,不管發生了什麼情況,你必須具有堅持把工作完成到底的能力。耐力是身體健康和精神飽滿的一種象征,這也是你發展成為別人的領導者並贏得卓越的駕馭能力所必須的一種個人品質。實際上,忍耐力是與勇氣緊密相關的,當事態真正遇到困難時你所必備的一種堅持到底的能力,是需要跑上幾公裏還得具有百米衝刺的能力。忍耐力也可以被認為是需要忍受疼痛、疲勞、艱苦,並體現在體力上和精神上的持久力。

忍耐力是你在極其艱苦的精神和肉體的壓力下長期從事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力,忍耐力是需要你長時間付出的額外努力。那是需要你大口呼吸的時刻,而且它也是一種你想具備卓越的駕馭人的能力所必須培養的重要的個人品質。

說實在的,有時你可能不需要在體力上像某些人在工作中表現出的那樣富有耐力。然而,不管你是表現出也好,不表現出也好,那工作還是需要去堅持,不管你碰到什麼障礙和困難,你都得把它成功地進行到底。

敏銳洞察機遇

對於機遇,你一定要抱有正確的態度,要以清醒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去審視周圍,是機遇千萬別放過,是陷阱退避三舍。

抓住機遇,並不等同於迷信機遇,機遇並不是見誰愛誰的,她總是垂青於那些善辨真偽、準備充分的人,並且能敏銳洞察到他的人。

人們總是認為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事實上並沒有絕對平等的機會,如果隻是消極地等著機遇再次光臨,想著總會有機遇降福於你,而不去主動出擊,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機會,那麼,等來的也隻有失敗的痛苦和教訓。

德國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馬克斯·韋伯研究了美國工業社會的發展後寫了許多著作。

在解釋美國經驗時,他說:“那些在在19世紀下半葉控製美國企業的實力雄厚的資本家隻是些不尋常的人物,隻是他們用以獲取財富的技術手段已經改變了。”那些重要的企業家之所以能在眾多合作者中出人頭地,是由於他們抓住了機會,那個時期的美國是不乏機會的。

韋伯指出:要是當初他們不去冒險的話,這種機會很可能被別人得去。這些實力雄厚的實業家左右著他們的時代,而時代賦予他們縱橫馳騁的舞台。

另外,有些時候,你也許很努力地去尋找和創造機遇,也有類似機遇的“機遇”垂青於你,但卻陷入了機會之神的陷阱,碰得頭破血流,無法自拔。

所以,對於機遇,你一定要抱有正確的態度,要以清醒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去審視周圍,是機遇千萬別放過,是陷阱退避三舍。為了做到這一點,你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

1,堅忍不拔。堅忍,是克服一切困難的保障,它可以幫助人們成就一切事情,達到理想。

有了堅忍,人們在遇到大災禍、大困苦的時候,就不會無所適從;在各種困難和打擊麵前,就仍能頑強地生活下去。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可以代替堅忍。它是惟一的,不可缺少的。

堅忍,是所有成就大事業的人的共同特征。他們中有的人或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或許有其他弱點和缺陷,但他們一定都是堅忍不拔的人。勞苦不足以讓他們灰心,困難不能讓他們喪誌、不管遇到什麼曲折,他們都會堅持、忍耐著。

以堅忍為資本去從事事業的人,他們所取得的成功,比以金錢為資本的人更大。許多人做事有始無終,就因為他們沒有充分的堅忍力,使他們無法達到最終的目的。然而,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有堅忍力的人卻絕非這樣。他不管情形如何,總是不肯放棄,不肯停止,而在再次失敗之後,會含笑而起,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繼續前進。他不知失敗為何物。

做任何事,是否不達目的不罷休,這是測驗一個人品格的一種標準。堅忍是一種極為可貴的品德。許多人在情形順利時肯隨大眾向前,也肯努力奮鬥。但當大家都退出,都已後退時,還能夠獨自一人孤軍奮戰的人,才是難能可貴的。這需要很強的堅忍力。

對於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人,也許要始終不停地問自己:“你有耐性嗎?你有堅忍力嗎?你能在失敗之後,仍然堅持嗎?你能不管有任何阻礙,都仍然前進嗎?”

2,英明決斷。世間最可憐的,是那些做事舉棋不定,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的人,是那些自己沒有主意,不能抉擇的人。這種主意不定、意誌不堅的人,難於得到別人的信任,也就無法使自己的事業獲得成功。

優柔寡斷的人,不敢決定每件事,他們拿不準決定的結果是好還是壞,是凶還是吉。有些人的本領不差,人格也好,但就是因為寡斷,往往錯過了許多好機會,一生也未能成功。而決斷的人,即使會犯些小錯誤,也不會給自己的事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因為他們對事業的推動,總比那些膽小狐疑的人敏捷得多。站在河邊呆立不動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渡過河去。

如果你有寡斷的傾向或習慣,你應該立刻下決心改正它,因為它足以破壞你各種進取的機會。在你決定某件事以前,你應該對這件事有個全麵的了解。你應該運用全部的常識和理智,鄭重考慮,但一經決定以後,就不要輕易反悔。

在做重大決定時搖擺不定,不知所措是一個人品格的致命缺點。具有這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缺點,可以破壞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信賴,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更會有害於他的事業。

要成就事業,必須學會胸有成竹,使你的正確決斷穩固得像山嶽一樣。不為情感意氣所動,也不為反對意見所阻。

決斷、堅毅是一切力量中的力量。假如你想做一名成功的老板,成就一番事業,你必然養成堅毅與決斷的能力,否則你的一生都將漂泊不定,事業也將無所成就。

3,樂觀向上。一個能夠在一切事情下順利時含著笑的人,比一個遇到艱難就垂頭喪氣的人,更具有勝利的條件。

不管是否順利,有些人總愛以頹喪的心情,憂鬱的情緒,來破壞、阻礙他們生命的曆程。其實一切事情,全靠我們的勇氣和信心,我們樂觀的生活態度。如果一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放任頹喪。懷疑。恐俱、失望等情緒控製自己,我們經營多年的事業就會受到破壞。

學會肅清自己心中的悲觀心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我們應學會時時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情上而非醜陋的事情上,放在真實的事物上而非虛偽的事物上,這樣我們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好,我們也就因此而樂觀起來。

對一個精神良好的人來說把心中的憂鬱在幾分鍾內驅出心境,是完全可能的。但我們中的許多人在憂傷時卻往往不肯開放心門,讓愉快、樂觀的陽光射進來,而妄圖緊閉心扉靠自己內在的力量驅逐黑暗。其實隻要一些樂觀,我們心中的憂鬱就會減輕很多。

當你感到憂鬱、失望時,你應該試著改變環境。無論遭遇怎樣,不要反複想你的不幸和目前使你痛苦的事情。想想那些愉快的事,有趣的話,以最大的努力去放射快樂,讓自己樂觀起來。

培養抓住機遇的技巧

有準備的頭腦就是要有抓住機遇的強烈意識,時刻準備著,一旦機遇來臨,就可以緊抓不放。

世界上最可悲的一句話就是:“曾經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惜我沒有把握住。”遺憾的是,這種事情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其實,機會對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它有可能降臨在我們每一個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到來之前,你一定要做好準備。假如不能及時抓住對自己有用的機遇,它就可能稍縱即逝。因此,要掌握抓住機遇的技巧:

1.要有抓住機遇的準備

人們常說,機遇為有準備的頭腦而出現。有準備的頭腦就是要有抓住機遇的強烈意識,時刻準備著,一旦機遇來臨,就可以緊抓不放。拿破侖·希爾說過,人的意誌和力量,是決定成敗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和思想方式。“你所意識到的,都可以實現。”

有一位著名的老教授準備在學生中招一名助手,學生們都非常想得到這個榮幸,紛紛踴躍報名。都是很優秀的學生,可名額卻隻有一個,教授也不知如何取舍。於是,他給學生出了一道非常簡單的題:如果我下次再來時,誰將自己的課桌收拾得整潔,誰就會得到這個職位。

老教授離開後,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學生一定會將自己的桌麵收拾幹淨。因為星期三是老教授例行前來拜訪的日子,隻是不確定他會在哪個星期三來到。

其中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他一心想得到老教授的垂青,生怕教授會臨時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來到。於是,他每天早上都將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齊。但是往往上午收拾妥當的桌麵,到下午便又淩亂起來。他又擔心教授會在下午來到,於是又在下午收拾一次。盡管這樣,他想想還是覺得不妥,如果教授在一小時以後出現,仍會看到他淩亂的桌麵,便又決心每小時收拾一次。到最後,他想到若教授隨時會到來,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麵不整潔。終於,這個學生想清楚了,他必須時刻保持自己桌麵的整潔,隨時歡迎教授的光臨。

果然,一個月後的某一天,老教授不期而至,這個學生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那個職位。

一個人,必須自己準備妥當,才不會在機會來臨時手忙腳亂。隨時保持最佳的狀態,等待著機會的出現,並及時捉住它。

2.帶著問題抓機遇

抓機遇,也可以說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在哪裏,對這樣的問題要心中有數,即使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但隻要懂得問題在哪裏,一旦機遇來臨,答案就會不期而至。

3.在信息中抓住機遇

我們處在一個充滿各種各樣信息的時代。大量的機遇就來自這大量的信息,有時,一句話、一則消息中,就包含著難得的機遇。

4.在表現自我中抓機遇

人的才能需要表現。隻有表現,才會為他人所知,知道的人多了,為你提供機遇的人也就會多起來。有時,甚至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在你的表現得到認可之時,就是機遇來臨之日。

5.在冒風險中抓機遇

在很多情況下,機遇與風險共存。在風險中隱含著機遇;機遇中也會充滿風險。隻要在觀察準確、目標正確的情況下,風險很快會化作機遇,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個很善於在風險中抓住機遇的人。

人,正因為不懂得舍棄才會有許多痛苦。當自己有了舍棄和清掃自己的智慧時,就會豁然開朗,生命會馬上向你展現出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致,人生也必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