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創新:獨辟蹊徑,拆掉思維的牆(1 / 3)

勸導不如誘導

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所謂誘導,就是有次序地、耐心地誘發、引導對方思考,讓人真正想通、弄懂事情,從而達到勸服的目的。周恩來曾說過:“與人說理,須使人心中點頭。”而誘導正能達到這種效果。誘導說理,在於心平氣和地逐步引導,讓別人易於接受,易於“心中點頭”。

伍小姐是一家銀行的職員。一天,一個年青人走進銀行要求開一個賬戶。伍小姐照例給他一些表格讓他填。對於表格上的有些問題年青人心甘情願地回答了,但有些他卻拒絕回答。

按照銀行規定,拒絕對銀行透露相關材料的話,就不予開戶。但是伍小姐知道,如果斷然拒絕的話,必定會使對方產生不快情緒,從而影響他對銀行的看法。於是她決定采用誘導的方式,使這個年青人心甘情願填寫所有資料。

伍小姐首先不和年青人談論銀行所要求的資料,而談論對方所需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她決定在一開始就使他說‘是,是’。因此,她不反對他做法,而是對他說:“你拒絕透露的那些資料,並不是絕對必要的。但是,假如你把錢存在銀行一直等到你去世,難道你不希望銀行把這筆錢轉移到你依法有權繼承的親友那裏嗎?”

“是的,當然。”他回答道。

伍小姐繼續說:“你難道不認為,把你最親近的親屬的名字告訴我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嗎?萬一你去世了,我們就能準確而不耽擱地實現你的願望。”

他又說:“是的。”

在回答了伍小姐一個個誘導性的提問後,年青人發現銀行需要的那些資料其實並不是為了銀行本身,而是為了客戶著想,於是他的態度漸漸軟化下來,並轉變了想法。

在離開銀行前,那位年青人不但告訴了伍小姐所有關於他自己的資料,而且在伍小姐的建議下,還開了一個信托戶頭,指定他的母親為受益人,同時還很樂意地回答了所有關於他母親的資料。

如果伍小姐在說服過程中,隻是一味地強調銀行規定的正確性,企圖使自己占上風,那麼這個年青人反而會加強防範,不肯合作。伍小姐的做事技巧就在於一開始就讓年青人說“是,是”,讓他在“是”的誘導中忘記自己原先所關注的問題,從而樂意去做她所建議的事情。

在我們的辦事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不肯合作的人。如果使用強硬手段,不僅可能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可能使雙方把關係鬧僵。所以,對於這些人,我們最好采用誘導的方法。

誘導技巧的關鍵在“誘”字,立足在“導”字。要誘得巧妙,導得自然,應做到四點:

1、有目的地誘導

即誘導時要有明確地目的,要有的放矢,所有誘導內容都應緊緊地為目的服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學著從揣摩對方心理入手,在摸清對方心理後,順著對方的心思,圍繞自己的目地,委婉地提出請求。也就是說,先通過對手無意中顯示的態度及姿勢,了解他的心理,捕捉他比語言表露更真實、更微妙的思想,然後再量體裁衣,選好時機和話題,逐步將對方的思想引到自己想辦的事情上來。

2、有步驟地誘導

也就是說,誘導時既要有總體設計,又要有分步計劃。每一步怎樣誘導,怎麼發問,談話前都應經過深思熟慮。這樣,才能環環緊扣,步步深入,或是誘使對方主動承認你的觀點的正確,或是讓矛盾突現,誘使對方在無法解決的矛盾麵前自我否定。

說服的過程是說服者對被說服者攻心的過程,也就是被說服者心理漸變的過程。按步驟進行誘導,從理論上講,符合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從實踐上看,隻要運用得恰當巧妙,就能取得理想的說服效果。

3、有預料地誘導

每一步誘導,對方將要怎樣講,可能有幾種講法,怎樣隨機應變,都要有預料。這樣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使自己的誘導能引出對方的話,開啟其思路,就要預作通盤打算。

4、有誠意地誘導

誘導不能急於求成,而應采用由小到大,招招緊跟的說服方法,一步一步具體而又細致地為對方剖析情勢,為其出謀劃策,這樣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把雙方的心理距離拉近了,促使對方的態度一點一點地發生改變,就這樣由小到大地逼近預定目標,最終取得說服的成功。

誠懇引導,不諷刺,不挖苦,這樣才能讓對方心悅誠服。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容許被說服者在接受說服的過程中,存在一個認識過程,獲得一些全新的知識。

總之,用誘導的技巧說服人,要認真構思,事先把各方麵的關節想清楚,談話中又要針對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虛張聲勢博信任

巧妙運用虛張聲勢的策略,可以讓你以一當千。

兵書《百戰奇法·弱戰》裏說:“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詐旗,倍增火灶,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心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兵書在這裏介紹的是一種虛張聲勢的策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若要求人辦事,就必須要有取得對方信任的資本。如果沒有這些資本,那我們也可以運用虛張聲勢的方法,製造奇貨可居的假相,吸引對方注意、打消對方的疑慮,以博取對方的信任。

上世紀20年代,日本橫濱有一位叫山下龜三郎的小煤炭商。為了把生意做大,他以自己的小煤炭店為抵押,向銀行借了一筆款作活動經費,開始實施他的新計劃。他打聽到神戶新開張了一家煙炭商會,老板是鬆永,很有實力。山下想同鬆永做生意,但由於位卑財弱,他根本挨不上鬆永的邊。於是他拐彎抹角,認識了鬆永的父親福澤從前的一個老部下秋原,並請秋原修書一封。山下拿到秋原的信後,先是來到神戶最豪華的西村飯店,訂了一桌宴席,然後請飯店服務員拿上他的請帖和秋原的信去請鬆永。鬆永看了秋原的信,二話沒說就來到西村飯店。

山下熱情地迎接了鬆永,寒暄一番後進入正題。山下的意思是要鬆永向他提供大批煤炭,由他轉賣給其他的煤炭零售店。鬆永害怕受騙,猶豫不決。因為這樣幹,等於山下不付分文,不承擔任何風險,有風險的人隻是鬆永。

山下早料到鬆永會猶豫,他把一位女服務員喚了過來,對他說:“明天我到大阪炮兵工廠去辦事,請你幫我買點神戶特產瓦煎餅來。”說著從懷裏掏出一疊每張10萬元的鈔票來,隨手抽出兩張遞了過去,然後又抽出一張遞去說:“這是給你的小費。”鬆永在一旁看了,暗中吃驚,斷定自己是遇上了一位百萬富翁,於是當場表示願意發貨,生意就這樣成交了。

山下向鬆永表示了感謝,便推說有點小事,急步走出餐廳來,追上了那位服務員,把那30萬元全部都討了回來。晚宴過後,他立即啟程趕回橫濱,因為他住不起西村飯店的豪華房間。

從此以後,鬆永把煤炭發給山下,山下再轉賣給阿部,收款後再交給鬆永。就這樣,年複一年,山下發了大財,後來改行成為了日本的汽船大王。鬆永也成為日本電力企業巨子。

業務介紹信,飯店裏設宴談生意,給招待員小費,這些都是商界中司空見慣的小事。山下龜三郎就是利用這些極為平常的小事,用大手筆來顯示自己的雄厚實力,以使對方認為自己真是一個有著金山銀山的大老板,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間的事情有時就是這樣,說難也不難,說複雜也不複雜,關鍵就看你會不會動腦子。比如說,你工資微薄,而你又急需一筆貸款。那麼你要如何做才能在銀行貸到錢呢?如果你可憐巴巴地走進銀行的貸款部門,對銀行職員說:“請你幫幫忙,我急需一筆錢才能走出困境,使家人免於挨餓。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抵押,但是我發誓,我一定會努力工作,償還借款。請您發發善心,貨給我一筆款子吧。”可想而知,這樣的乞求就算能博得同情,也是無法得到應允的。相反,如果你想方設法,穿上高貴而華麗的衣服,戴上昂貴的金表、名牌的皮鞋,另外再找上幾兩三個朋友做侍從,他們同樣也穿得高貴氣派。當你們氣宇軒昂地走進銀行大廳時,銀行貸款部門的人一定會笑臉相迎。你越是裝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他們越會主動向你推薦他們貸款的優厚條件。

這正是卡特政府聯邦預算主管伯特·藍斯獲得金錢的理論。他虛張聲勢,借著“我不需要你們的臭錢”的談判術,從41家銀行貸了381筆款,款項高達2000萬美元。

虛張聲勢的辦法,就是鑽別人不知自己底細的空子,對自己進行包裝。如果你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可供利用的資本,就隻有采用“無中生有”的辦法;如果隻有有限的一點優勢,你就可以把這種優勢誇大,把僅有的“資本”集中在一個點上,讓對方隻看到你強大的一麵,從你側麵的強大,對你的整體實力產生錯覺。

在運用虛張聲勢的辦事方法時,我們可以參照以下一些技巧:

1、故意做出忙碌的樣子

當被對方問及近況時,要回答:“忙得很,時間好像都不夠用!”之類的話,並且顯露出一副滿足的表情。這樣會讓人覺得你很成功,因為真正的強者是不會介意生活的繁忙的。借著聲稱自己忙碌,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表明自己並非泛泛之,如此一來,對方與一個大忙人見麵的胃口就會被吊起來。

2、把通迅錄和記事本寫滿

如果把寫得密密麻麻的通迅錄和記事本有意無意地拿給別人看,就會給對方造成能幹的感覺。因為在人們眼中,整日繁忙、交際廣泛的人大多不會是無能之輩。這樣的人就算有事求人,也會給對方以優厚的回報。

3、在別人麵前為自己編織宏偉藍圖

讓別人欽佩自己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人感到你比其他人更有發展前途。為了表現你的發展潛力,就有必要為自己編織一幅美麗、宏偉的藍圖。雖然這幅藍圖不一定能實現,卻能給人很好的印象。對方會不知不覺地認為:“切不可小瞧了他,這家夥很有可能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

4、借用社會輿論的力量

無論做什麼事情,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當你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時,為了說服對方與你合作,就得有意識地把與你觀點相同的人拉在身邊,讓他們作為你的後盾。沒有他們,隻靠你自己是很難說服對方的。因為在一般人眼裏,單槍匹馬做事的人多屬心血來潮,而有了其他人的支持則大不相同了,對方會認真考慮你的問題。他會想:既然有這麼多的人支持你,你的想法肯定有一定道理。

獨辟蹊徑,出奇製勝

成功源於思考,奇妙的思維方式能讓你於絕境中開辟出一條通道。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要想立足於世,並且出類拔萃,就必須靈活變通、出奇製勝。社會上的各類競爭,與其說是能力競爭,還不如說是智力競爭。而智力,主要在於思維的變化。就像軍事上所說的:兵者,詭道也。所謂“詭”講的就是

“奇”和“變”。誰能變化得宜、屢出奇招,誰就能取得勝利。

在商業運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行家裏手屢出奇招的促銷策略。例如,日本一家大公司為招攬顧客,推出一種奇招:按顧客體重購物。由於這種購物方法充分利用了顧客僥幸和貪便宜的心理,因而大受歡迎,營業額從此大增。

到這家公司商場購物的顧客,得先支付6萬日元(約450美元)買一張彩票,再持彩票任意選取商品。選好的商品要一一過磅。若重量與顧客體重的差額超過1.5公斤,顧客便一無所有;如不超過1.5公斤,顧客除可得到全部選擇的商品,而且還可以得到一筆數量可觀的獎金。用這種體重購物法出售的商品一般較為昂貴,如彩電、錄像機等。但這些商品的重量與一般市場上出售的同類商品的重量有差別,這是商店老板做的手腳,以防顧客做出準確判斷。而這種靠“碰機會”購物和銷售的方法對於公司及顧客來說都是一種刺激手段,這也是“碰機會”推銷的妙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