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江平將學術演講比做藝術家在雕刻,劉桂明則轉變話鋒,講起了他親曆甚至組織、主持的江平給律師界的演講:

同為法律人,江老師對執業律師似乎更為偏愛,所以在每一次給律師的演講中,從主題到內容,從素材到框架,從數據到史料,從案例到實例,他都是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盡管每次演講他都是脫稿發揮,但他實際上都是手中有稿,心中更有稿。當然,他也絕不離題萬裏,信馬由韁。我曾經請江老師在律師界做過許多演講,每次他都是認真思考和仔細研究。無論是在“法學與法治巡回講壇”上講“律師的思維”還是談“律師與誠信”,無論是在“中國律師論壇”上講“律師與資源”還是在“中國青年律師論壇”上談“法律人的職業底線”,他都是如此準備和對待的。有時為了一個主題,有時為了一個案例,有時為了一張剪報,有時為了一篇文章,他還會問問我在律師界的有關出處和來源。比如說,他在給上海律師協會作關於“律師與誠信”的演講時,他就是從兩個剪報和一期雜誌開始入題的。一般演講之後,他還會向我了解律師們的想法怎樣,律師們的反應如何,律師們的希望如何。可以說,在江老師的心目中,給律師們演講無論是事先的準備工作還是當時即興的發揮,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激情和智慧,都需要更加認真和細致。

江平不停歇地呐喊,最終也為他帶來了以“南方係”傳媒集團為代表的民意所認可的榮譽。

2004年,江平的知名度和聲譽空前提高,剛剛創刊不久的《南方人物周刊》,以一組“影響中國的50名公共知識分子”封麵專題報道,將江平送到五位中國法律人的首席。這應是江平第一次被冠之以“公共知識分子”這麼一個標簽。

2008年11月24日,由南方報業集團及其下屬的《南方都市報》共同評選的“30年,30人·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致敬盛典”在廣州舉行,江平成為入選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的唯一法學家。

進入80歲後,江平依然沒有停下他奔波的腳步,他依然在中國的土地上,竭盡全力地呐喊。激勵他前行的,是他心中一個未盡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