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學術演講好比設計師設計。內容新穎不新穎全在你設計得如何。演員唱戲唱的是台詞永遠相同的戲,而設計師絕不應當去設計一個形式與內容完全相同的建築。一場學術報告,哪怕主題相同,但因為聽眾對象的不同,它的設計方案、內容剪裁、例子選擇、語言深度都會不同。給研究生所做的演講就和給黨政領導幹部講的有很大的不同。演講首先看對象,然後量體裁衣第設計一場演講的內容、框架。
作學術演講好比藝術家在雕刻。精益求精,在細節上不遺餘力,多下一筆刀就是作品更趨完美。作學術演講也要像藝術家那樣去精雕細刻:語言的精練準確、語言的感染力和煽動力、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高潮的起伏,甚至肢體動作運用的恰當,都會影響一次演講的效果。
口才頗佳的劉桂明,對於江平的演講藝術作了絕妙而感同身受的注解。對於江平學術演講好比演員唱戲的比喻,劉桂明評論道:
這是一位大家的風度,更是一個學者的高度。因為演講最忌自恃清高而高高在上、指手畫腳,最煩自恃才高而故弄玄虛、故作高深,最恨自恃位高而空話連篇、套話成篇。成功的演講一定是台上與台下的交融,是講者與聽者的交談,是思想火花與心靈雞湯的交彙。於是,就需要演講者對演講對象的充分尊重和高度理解。對演講主題的認真研究和深刻理解,對演講內容的全身投入和全麵理解。在江老師的演講中,不管時間長短,不管人數多少,不管內容繁簡,他都是像第一次演講一樣積極準備,認真對待,全麵投入,激情迸發。
而對於江平將學術演講比做設計師設計的比喻,劉桂明則認為:
如果說剛才那一番話說的是,江老師的演講講究的是對聽眾的充分尊重和台上與台下的交融,那麼,這幾句話講的是江老師對演講內容框架的設計和演講素材的調度。於是,在麵對相同的主題但不同的聽眾對象時,他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演講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完善。而麵對相同的聽眾對象,他同樣會對演講主題重新進行設計和調整。這些年來,江老師講過合同法,也講過公司法,還講過證券法,又講過物權法,但他每一次演講的內容絕不雷同,更不簡單重複。江老師給律師做過許多演講,但他每一次演講內容都不完全一樣,甚至連例子都不相同。比如說他同樣講做人與做律師,但他給北京律師和天津律師講的卻不完全重複,給中年律師和青年律師講的也不完全相同,給沿海律師和西部律師講的更不完全一致。所以,在我們律師的眼中,江老師的演講每一次都有新意,都有新的視角,都有新的素材和資料,都有新的啟發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