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賬頁登記完畢後未按規定結轉下頁。

10.6出納工作中應控製的關鍵點

1.出納工作中常見的記賬錯誤

出納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差錯種類很多,其主要表現在:記賬憑證彙總表不平;總分類賬不平;各明細分類賬的餘額之和不等於總分類賬有關賬戶的餘額;銀行存款賬戶調整後的餘額與銀行對賬單不符等。在實際工作中,常見的記錄錯誤主要有以下三種:

(1)會計原理、原則運用錯誤。

這種錯誤的出現是指在會計憑證的填製、會計科目的設置、會計核算形式的選用、會計處理程序的設計等會計核算的各個環節出現不符合會計原理、原則、準則規定的錯誤。例如,對規定的會計科目不設立,對不應設立的卻亂設置,導致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真實;對現行財務製度規定的開支範圍、執行標準不嚴等。

(2)記賬錯誤。

主要表現為漏記、重記、錯記三種。錯記又表現為錯記了會計科目、錯記了記賬方向、錯用了記賬墨水(藍黑墨水誤用紅水,或紅水誤用藍黑墨水)、錯記了金額等。

(3)計算錯誤。

主要表現為運用計算公式錯誤、選擇計算方法錯誤、選定計量單位錯誤等等。

2.出納工作中應關注的出錯時段

(1)剛上班時。

剛上班時,由於精力尚未完全集中,或者準備工作尚未完全做好,就開始收付款項,有時東翻西找、手忙腳亂最終可能導致錯款。

(2)快下班時。

快下班時,出納人員因急於離崗,未將現金按規定要求整理、核對和結紮就隨便地放入保險箱。

(3)業務較多時。

收付業務較多時,因急於想完成工作或精神過於緊張,此時很容易出現差錯。

(4)工作清閑時。

工作清閑時,出納人員有時與別人聊天或做私活或看書等,此時如發生個別收付款業務,往往會因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差錯。

(5)節假日前後。

節前等待放假,節後又難以平靜,工作鬆懈,思想渙散,此時非常容易出現差錯。

10.7怎樣防範差錯

為了避免出納員在工作中出現差錯,可采取以下幾種防範措施:

第一,嚴格執行錢賬分管製度,出納人員不得進行會計記錄,非現金出納人員一律不得經手現金。建立健全現金收支和票證管理製度,現金收取使用統一規定的收款憑證,並及時全額入賬,嚴禁收入不上賬或截留收入,私設“小金庫”;現金開支要由分管財務的領導審批,嚴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庫存現金不得超過規定限額;加強票證管理,嚴禁“出賣”賬戶、出借支票和擅自簽發空白轉賬支票。

第二,出納人員填寫支票要認真,做到字跡清晰,書寫規範,大寫前不留空,小寫前注明¥,避免給壞人以可乘之機;編製記賬憑證,要按原始單據的自然張數填寫附件張數,並用膠水粘牢,以防脫落和避免原始單據被別有用心的人抽掉銷毀、嫁禍於人;領款、借款要嚴格履行手續,領款必須有領款人簽字蓋章,借款必須由借款人立據、簽字蓋章並經分管財務領導審批。

第三,由於出納工作是一項繁忙而又細致的工作,出納人員要真正做好這一工作,必須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業務生疏要勤問,重要業務工作勤向領導彙報;經辦業務要手勤,做到填單認真、點鈔準確、記賬及時、手續清楚,尤其對每一筆收付業務,要按照時間先後逐筆記好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並及時盤點現金,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聯係銀行要腿勤,每天超過規定限額的結存現金要及時送存銀行,經常與銀行核對存款賬目,一旦發現錯賬,應及時弄清情況,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學習業務要虛心,不懂的問題要虛心請教,不要不懂裝懂;辦理業務要細心,每一筆收付業務都要親自過手、過目,辨別真偽,嚴格把關,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錯;日常工作要有責任心,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謹慎從事,尤其對現金、憑證、支票、存折、印鑒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遺失、被盜、被騙而釀成大禍。

第四,出納人員要主動接受會計人員的監督,主動為現金盤存提供條件,對賬時主動為會計人員報出現金庫存數,隻有這樣,才能檢查出賬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誤。另外,各單位要加強審計監督,平時對財務收支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審計,年終進行全麵清理審計,對檢查、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區別情況,及時處理。

第五,由於出納人員經常與金錢打交道,因此,出納人員一定要做到廉潔正直,手腳幹淨,一塵不染,絕不能心存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絕不能動用和侵占單位的一分一厘,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錢迷心竅隻會自毀人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