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 章 全麵開花(1 / 2)

此舉自然招致了傳統儒士的反對。

當初,洪武大帝也是忌憚全國文人聯合,到時候他們集體抵製的話,很可能造成政府運轉停擺、國朝動蕩,因而不得不捏著鼻子忍讓了很多。

但李靜姝不同,她深刻認識到儒家這群文人虛偽至極、奴顏婢膝的一麵,後世的滿清就是成功例子。

對付這群史上最無恥的集團,李靜姝根據曆史經驗,采取的方針就是“拉攏、分化、打擊”。

對待首腦型反對人物,直接采取肉體毀滅,抄家,沒得商量。

看看明末漢奸數量和質量,就知道這些人骨頭有多輕了。

硬骨頭殺了之後,全天下噤聲。

同時,因為自身人才儲備不足,李靜姝放開了部分落榜生可以入職官僚體係的口子,一下子爭取到大多數文人的支持。

這是非常典型的利益先導論。對於儒家這種骨子裏自私自利的集團來說,他們是不可能團結一致的。

在改革科舉的同時,李靜姝宣布了未來將實行免費三年義務教育的政策,適齡男女都必須強製入學。

這項政策的頒布,一樣引起天下嘩然。

李靜姝任由輿論發酵,在進行京畿地區的官製改革後,往全國派出數支培訓隊伍,開始對官員進行培訓。

以往的封建時代的官老爺作風,必須統統改過來。

比如,一個縣太爺出門,什麼扛旗、鳴鑼、淨街之類的展現官員威風的舉止,全部廢除。

誰敢頂風作案,那就抓誰。

培訓隊伍背靠地方的武力,強製對所有官員進行統一培訓考核,你想棄官不做,可以,那就先查底,清白的放過;不清白的按律處置。

此舉讓所有官吏叫苦不迭,幾乎沒人敢辭職讓政府停擺。

地方官製如今是按照後世中外的製度結合起來,地方官府不再是所有事情一把抓,治安、審判等已經獨立出來。

除了官場的改製,李靜姝還在為民間的開智做準備,所有的事情她隻需要起個頭,再安排人負責,她自己掌總即可。

主要是涉及兩個方麵,一是成立新聞行業,明確新聞行業的各項宗旨,在於積極參加反腐監督和民情采訪;

二是成立宣講部門。

這個宣講部門的靈感,來自於後世我黨的經驗和西方文化入侵的實例。

宣講部門通過公開場合的戲劇演示、宣講等,把一些基本的民主、改革等,通過百姓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出去。

比如後世,中國人普遍都知道,在美國擅闖他人住宅,是容易遭到房主擊斃的,因為他們有那樣的法律條文來支持。

而大多數沒出過國的中國人,是如何了解到的?那當然就是影視宣傳了。

在如今電力尚未普及的時候,最佳的宣傳手段,自然就是戲劇、說書等手段了。

在政變後的第三年,李靜姝正式發出一份征賢令,是針對女性的,招募女性官員,負責婦女事業的部分。

當然,效果不太好,眾多女性對於拋頭露臉,和其他男子共事,表現出了畏懼和不安,這是時代的特色。

直到一位秀才之女應聘,李靜姝親自麵試,破格提拔為正四品後,輿論才沸騰起來。

這是一位蘇姓秀才之女,蘇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