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小檔案(1 / 1)

山子:縣一中初一年級學生,作文寫得特棒,歌唱得特好。遭受了許多委屈,但仍不失對生活的熱情,是個漸漸變得堅強的小男子漢。

嚴平:是個很老實、文靜的男孩。學習刻苦,俄語學得非常棒。嗓子也不錯,與山子同是校歌詠隊的成員。

小蘋:班裏的文娛委員。是個臉蛋圓圓、愛唱歌的小姑娘。性子直、脾氣衝,誰也不怕。

大柱:山子的“對頭”。人高馬大,不愛學習,是個小心眼、愛整人的混小子。

陳天明:隔壁班男生,山子的“粉絲”。善良,熱愛學習,在山子被同學誤會孤立的時期,他伸出了關愛之手。

致小讀者

我這人自來就很喜歡孩子,也很喜歡讀少兒文學作品。我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從一個解放軍戰士、一個工人,成長為一名作家,跟小時候讀過的《三毛流浪記》《雞毛信》《哪吒鬧海》《安徒生童話》《洋蔥頭曆險記》以及《西遊記》《水滸傳》等作品是分不開的。雖然過去的我基本上致力於成人世界的寫作,出版了幾百萬字的作品,但我心中一直有為少兒讀者寫書這麼一個夙願。1989年,我的一本抗日戰爭題材的少兒長篇小說《神彈弓》出版,受到了少兒讀者的歡迎。於是我想,下半輩子就多為小朋友們寫點兒東西吧。

從2009年,我開始著手寫這一套少兒純美小說。我把視角投向了自己最熟悉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的生活。1958年,七歲的我跟隨父母親來到濟南西南方向的一個小山村裏安家落戶。那裏的小夥伴、老師、鄉親、山野、田地、樹木、牛羊雞狗,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既陌生又新鮮,在我疑惑遲疑之間,他們已向我張開了熱情的臂膀,無私地接納了我。在那片美麗的土地上,我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時期,那裏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記憶。

《田野上的風》《東灣村的小夥伴們》《初一四班那些事》中的主人公山子來自城裏,他聰明、好奇、上進,但瘦弱、膽小、敏感,他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一些傻事錯事。孩子們之間有純真的、美好的友情,自然也有一些小矛盾、小猜忌、小隔閡,但轉瞬即逝,不失純真美好。作品中既寫了一群聽話上進的好學生,也寫了調皮、搗蛋、愛搞惡作劇的學生,如地蛋、老歪等。但即使是調皮搗蛋的孩子,也透露著一種原生態的美,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孩子似乎更加鮮活靈動,惹人喜愛。在經曆了許多事情之後,在老師、鄉親、同學、親人的關懷下,山子漸漸長大,漸漸變得堅強,成為一個小小男子漢。

透過孩子的視野,小讀者可以看到東灣這個貧窮而又美麗的山村清新而秀美的景色、獨特而誘人的風土人情,了解鄉村孩子的成長環境,如石井、石磨、石碾、石屋、石板路、木獨輪車,養羊、下灣、摔蛙鳴,種南瓜、刨地瓜、捕螞蚱,等等。猶如經曆了一次城鄉“變形”,獲得了一次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在山子的時代,沒有手機、電腦、電視,也沒有肯德基、遊樂園。那時候的孩子,連這些東西的名字都沒聽說過。如今城裏的孩子夏有空調、冬有暖氣,不少孩子上下學還有轎車接送,可謂要什麼有什麼。雖然今天的孩子在物質上遠較那時的孩子富裕,但那時候孩子們的幸福感並不少於(甚至超過了)今天的孩子,他們更快樂,心靈更健康。通過閱讀,了解那個年代孩子們的生活,與自己今天的生活作一番對比,想一想,成長是怎麼一回事。我想,這對他們是很有益處的。

我始終認為,少兒讀物不應該隻滿足於插科打諢,成為讓人一笑而過的笑料。少兒讀物應該多給孩子們帶去一些人性美的熏陶,因為隻有這樣的美才是永恒的——它正是今天的小朋友滋養自己幼小心靈所急需的精神養分。

寫這一套少兒純美小說,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孩童時代,變成了一個孩子。寫到孩子們出洋相、做蠢事,自己往往忍不住哈哈大笑;寫到悲傷之處,如楊老師被地蛋的大黑狗咬傷後,地蛋的奶奶、母親向楊老師下跪賠罪的時候,楊老師講的那段真誠自責的話,我又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山子、大虎、小秀、小桂、大泉、冬蘭這些淳樸的孩子,他們來自山野,帶有鄉間泥土的芬芳和陽光的味道,隨著一陣田野上的風,就這麼自自然然地來到了小讀者——你的麵前了。

真的希望你能喜歡他們。

有令峻

2012年8月21日於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