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的反義詞是什麼?“榮華富貴”?“家財萬貫”?錯,是“自食其力”。衣服破了,我們就用破布打補丁;沒有鞋子,我們就光著腳奔跑……童年裏,正是這些“一無所有”教會了我怎樣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命運的天平從來都不會公平,但改變天平的砝碼卻始終掌握在我們手中。今天多一些勤奮,明天就能多一分收獲;今天多一些懶惰,明天就會多一分窘迫。
我們每個人終將會離開父母的繈褓去獨立生存,而社會現實又絲毫不會額外的嗬護一個隻會爬行的嬰兒。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放棄修持自己的機會,哪怕隻是一份十元錢每小時的工作,哪怕隻是一次能學點皮毛功夫的機會,我都會精神飽滿地去汲取知識和能量。
◎苦中作樂
心態可以改變一切,前提是你擁有好的心態並且相信這句話。
有一個秀才去趕考,在科考前他做了一個怪夢:夢到他在牆上種白菜,下雨天他戴著鬥笠還打著傘,他和他心愛的女子躺在床上,赤裸著身體但是背對著背。秀才於是請人解夢,算卦先生說:你在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戴著鬥笠還打著傘那不是多此一舉嗎?你和那女子背對著背,那不就是沒戲嗎?秀才一聽,於是回去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店主問他大考在即,怎麼要走呢?秀才於是把夢說給店主聽。店主笑了笑,回答他:我也略懂一二,我給你解解看。你在牆上種白菜不是高中嗎?有鬥笠還打傘那是有備無患,你和那女子光著身子背對著背,那不是暗示你有機會了嗎?秀才一聽,信心大增,於是安心赴考,後來中得了探花。
好的心態不光能在關鍵時刻左右你的選擇,還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中的“寒冬”,如果你不能逃脫困境,你就要學會苦中作樂,帶上一份舒暢的心情準備迎接嶄新的明天。
童年時的飯盒總是空的,背在身後,在我們輕快的步伐中“咣咣”作響。那時候,我們經常去山上砍柴,一到中午,大家便開始在山林間尋覓“食物”,隻要抓到了青蛙或者地鼠,我們就可以飽餐一頓。偶爾見到一條蛇,更是讓我們這一群孩子開心得大叫起來,這可是滋味鮮美又營養的美食啊!但多數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抓不到,那就隻好以蝸牛果腹。山上的四季永遠不缺蝸牛,一鍋盛了幾枚蝸牛的湯,就是我們的家常便飯。
到了小學高年級,我開始和哥哥們一起外出打零工。通常,年紀輕個頭小的我們隻能到鳳梨園去幹活。我們做的主要工作是采摘鳳梨。采摘的步驟是先把鳳梨的尾端綁起來,這樣可以避免蟲害,然後再采摘鳳梨。雖然我的年紀小,但是誌氣可不比大人遜色,隻要看見別人都滿滿地采了一大籮筐,我就也會跟著裝滿滿的一大籮筐。隻是因為我的個子實在太小了,常常一個重心不穩就會摔上一跤。在鳳梨園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才發現衣褲間刺上了許多鳳梨的硬刺,有時候甚至會紮到肉裏。母親一看到我們回來,就開始給我們拔刺,她眼裏不住地泛著淚水……但越是這樣,我越是喊不出一聲“痛”。
現在回想,那些工作對於一個瘦弱的小孩來說,的確艱苦了一些。但是我們也總會嚐到一些生活的甜頭:有時在工作中偷吃塊鳳梨、甘蔗,也能感覺到幸福和滿足。我常常一邊用手背抹抹嘴邊的水果渣,一邊喜滋滋地幻想:有一天,我一定要賺大錢,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
◎同甘共苦
怎樣的家才算是溫暖的?
不一定要有寬敞明亮的房子,也不一定要有豐盛可口的食物,但是能與你同甘共苦、心心相惜的家人卻是不可或缺的。
剛剛在台灣東部的花蓮落戶時,我們的棲身之所還是用竹子、牛糞與泥巴蓋起來的土房子。沒有磚瓦,屋頂就用稻穀和茅草鋪蓋而成,每年都必須重新加蓋一次。日子久了,就變成了厚厚的一層草屋頂,而這裏也正是老鼠、鳥、蜈蚣和蛇最佳的築窩地點,所以我們在家中被蜈蚣咬是家常便飯。每逢下雨,還可以看到一道又一道渾濁的泥水從屋頂沿著外牆緩緩流下。因此長大後每當聽到“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話,我就不禁想起家鄉的那座簡陋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