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並沒有史料證據表明張耳、陳餘參與了陳郢之叛。
司馬遷他老人家隻告訴我們張耳、陳餘在魏滅亡後成為了秦國的通緝犯,分別被懸賞了千金和五百金。於是兩人隱姓埋名跑到陳地,還恰好當上了裏監門,負責看管城門——這就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了...
要知道,昌平君的陳郢之叛可是出自近代考古的發現,或許連司馬遷都不知道!
一般推測是秦始皇為了掩飾這一尷尬的反叛,銷毀了大量史料,使得當時的秦相是誰都一度成了懸案。而李信更是為攻楚之敗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
當然,張耳、陳餘完全也有可能是在陳郢之叛之後才跑到陳地,或許當時二人跟昌平君並無交集。
但後麵的曆史告訴我們,兩人都是大秦朝的鐵杆反賊!兩人先是輔佐了陳勝,又擁立了趙王打了巨鹿之戰,後麵還跟劉、項二人剪不斷理還亂,實乃秦末漢初的風雲人物。
見到昌平君並無意主動講起陳郢之叛,阿盛也沒好意思哪壺不開提哪壺,畢竟叛亂也是不光彩的嘛!於是他繼續將目光放向未來。
“久仰久仰,如今有二位相助,齊、楚兩國均可高枕無憂矣!”
兩人對視一眼,皆是一副摸不著頭腦的樣子。
酈食其此時秒懂,昌平君和田衝心中則也是充滿了無數個問號。
“前日即墨大夫向我彙報,在我大齊東阿、鄄城之間已經彙集了數百的三晉士大夫,如果運用得當,可當百萬之眾。我正在發愁這些人恐怕是群龍無首,上天就派來了您二位英豪,這難道不是讓我們共成大業的意思嗎?”
昌平君也漸漸反應過來了。
“齊相的意思是...”
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總不能說再來一次陳郢之叛吧?
“開辟敵後戰場,讓秦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裏。”阿盛直接下了定義。
眾人紛紛一愣,隨即又品讀起齊相的這番驚世之語。
酈食其率先出來翻譯:
“秦於五年間連滅四國,鯨吞了萬裏江山,自然還沒有建立起統治根基。而此番攻楚再度後方起火,想必秦人已成驚弓之鳥。我們雖然在正麵打不過秦軍,但完全可以在廣闊的三晉大地上不時點幾把火,令秦軍疲於奔命,自然就顧不上對齊楚用兵。”
“沒錯,不要跟他們剛正麵,就是要偷襲,打了就跑!”
阿盛越來越興奮,他發現自己好喜歡這種不講武德的戰法!
昌平君的眼神中漸漸有了希望,隨即他像想到了什麼似的,向著張耳、陳餘兩人大拜:“拜托二位了!”
張耳連忙趕上前,欲將楚相扶起。
一旁的陳餘卻緩緩說道:
“隻是這樣一來,對我們魏人有什麼好處嗎?”
阿盛這才意識到,如此一來齊楚兩國是能隔岸觀火了,三晉尤其是處於天下之中的魏地,則難免要遭殃!
雖然他知道,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在暴秦的統治下,還是要三天兩頭地去服各項大工程的徭役,可這多少要比經曆一遍又一遍的兵災強多了吧?
看來昌平君是先意識到了這一點,想用“義”來綁架二人,但陳餘卻沒那麼好糊弄。
“複國的希望!”酈食其此時挺身而出,幫助兩位國相解了圍。
“驪生也是魏人,本不情願成為齊相的門客。因為在鄙人看來,魏國已經滅亡了,楚國和齊國也早晚會被強秦所吞滅,又何必做無意義的掙紮呢?”
一語既出,眾人皆陷入了沉默。
“然而新鄭的韓人不答應,陳郢的百姓也不答應,就是燕太子丹也在為救亡圖存做出了絕望的努力!如今齊楚兩國可謂是天下最後的指望,難道我們魏人要坐視它們被秦所滅?那時魏國可真的就沒有複國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