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沒有想到,那日招待趙使夏說,竟是他在魏咎處的最後一個高光時刻!

幾日後的一個晚上,好友魏無知突然找到了陳平,給他帶來了一個噩耗:有人向魏王進讒言,告發他“盜嫂受金”,陳平頓時哭笑不得。

首先,他何曾跟嫂嫂私通過?兩人分明是相看兩厭!

原來,陳平家裏很窮,所以跟哥哥一起住,而且他喜好讀書、不事生產,從小都是靠哥哥耕田來養活。於是有一次,嫂嫂看不過去了,抱怨了幾句,誰知道哥哥跟他的感情極好,聽說了之後就把嫂嫂趕出了家門...而有的鄉親不知其中緣由,就傳出了他“盜嫂”的緋聞。

而所謂的“受金”一事,則是他獨身來投魏王咎後,為了生計所迫,接受了一些商人的禮物。他自詡在尚席的崗位上幹的兢兢業業,不僅沒有在食材采購方麵動過什麼手腳,還屢次化腐朽為神奇,以微薄的預算為魏王辦了一場又一場的大宴。

不過,陳平突然發現,這些事他好像說不清啊!幾個送他禮的商人的麵容也浮現在了自己的腦海裏,讓他突然有一種事情並不簡單的感覺!

“老弟你還是快跑吧,你應該是了解大王的...”向陳平報信的魏無知小心翼翼地說道。

陳平必須得承認,對方的話很有道理。魏王咎是個道德標準極高的君子,他雖然稱得上是一名關愛百姓的仁君,但是最痛恨手下人去搞腐敗。此前,已經有行為不端者被公開處刑。陳平當時隻覺得這些人活該,如今細細一回想,卻發現魏王似乎是有點疑罪從有了!

可是他又覺得有點不甘心,於是表示道:“我想麵見一下相國大人,再爭取一下。”

隻見魏無知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讓你快跑,正是相國大人的意思!”

陳平頓時明白了——張耳此時已經控製不住局麵了。

人家還很認可自己的才華,也清楚自己多半是被冤枉的。但他隻是一個相國,也是自己找到魏咎這樣一個王來輔佐的。應該說,魏王咎是一個好人,可好人卻不一定就是個明君。張耳也是好不容易才出此下策,想要一方麵維持住魏王的賢名,一方麵讓自己保住性命。

見陳平遲遲不語,魏無知繼續講逃跑計劃和盤托出:

“相國大人有位故交叫做劉季,現在在齊國擔任高唐相。相國大人特地準備了信物,回頭拿給那劉季看,定能受到重用。”

說罷,魏無知掏出一枚特製的玉牌。

陳平愣愣地接過玉牌,仿佛瞬間成熟了幾歲。他突然明白,現在的時間極其寶貴,於是果斷表態道:“兄長,大恩不言謝,小弟這就動身出發!”

說罷,他便如若無人地開始了行動,先將自己的尚席之印掛於高處,又不假思索地決定不去取盤纏,轉身就要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