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張耳成為趙相和聯軍統帥,召集諸將商議之際,年輕將領李左車提出來一個大膽的提議:

在漳水僅留少量的部隊,以遲滯王翦大軍的北進。

大軍繼續趕赴常山,與守井陘的趙軍會師,一起布下一個陷阱,把那支北線的秦軍偏師放進來消滅掉!

這一冒險的計劃,很合趙軍諸將的胃口。而這種撿軟柿子捏的思路也是讓張耳讚許不已。就是自詡足智多謀的宋義,也發現自己一時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於是眾人就那麼愉快的達成了一致,然後便分頭去執行各自的任務了。

此時,守衛常山的自然就是張耳本人。他這一空降領導雖然沒聽過“空降兵本來就該被包圍”的話,但還是大義凜然地攬過了守城的重任,並將守衛臨濟的寶貴經驗傳授給了手下的趙軍精銳。

為了主帥的安危著想,田衝特意拿出了壓箱底的火藥,宋義也獻出了砲車的圖紙。可惜的是,準備時間倉促,常山城中尚未打造出砲車,而少了齊相的說明書,張耳也僅僅把火藥用成了鞭炮——不然的話,這一戰怕是要見證霹靂車守城的盛況。

好在,在李左車的計劃中,僅僅讓秦軍攻城受阻,士氣受挫即可。司馬尚統領的主力騎射部隊,和他親自犯險,與田震和司馬卬統領截斷井陘口的奇兵,才是真正的殺招!

田震和宋義則率偏師負責漳河的防禦。隻要他們能拖住北進的王翦軍,那麼北線的秦軍處於後勤被斷,孤立無援的狀況下,有可能直接全軍覆沒。

而在消滅了這支從側後威脅趙軍的力量後,即便他們後續與王翦作戰不能取勝,也可以按照陳餘原本的布置,從容退往代郡。最起碼,軍中求戰的訴求會被滿足,己方士氣會大為改觀;而王翦軍得知了這場殺雞儆猴的大仗後,怕是也得掂量掂量趙軍的實力,不敢再貿然進攻代郡了。

到目前為止,這個計劃可以說執行得很順利,而蒙家軍則成了那隻倒黴的雞!

發現自己軍處在了絕境之後,蒙武立刻放棄了攻城,欲率軍徐徐退回。可司馬尚率領的趙軍騎兵就那樣一路尾隨,不時加以阻攔和騷擾,使得秦軍的行進步伐極為緩慢。

而蒙恬,也是第一次見識到這種胡人的戰法:對方緊緊盯著自己,如同盯上了羊群的狼。他們不會貿然發動進攻,而是在察覺到秦軍露出破綻之後,才像惡狼出擊叼走落單的羊一般發動突襲。

往往還沒等秦軍反應過來,就得承受對方的一輪箭雨攻擊。而等秦軍停下步伐擺出弩陣,趙軍四條腿的騎兵又早已逃之夭夭。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