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三年秋,解除了我的防衛司令官的任務。同年冬天,我以參議的名義參加了在開魯召集的防衛委員會會議,委員會是省長、參與官、旗參事官、警務廳長、旗警務科長等組成的。會議討論了戰時動員計劃、警備道路修築計劃、糧食保管狀況等。
我任防衛司令官期間,領導督促行政機關執行了糧食出荷工作,使人民遭遇到很大的痛苦,在魯北、林東一帶的人民(特別是漢人多),因沒有吃的,向熱河通遼方麵移住的很多。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情況,餓死的也有不少(人數我不知道)。魯北、開魯間修公路,均強迫附近的老百姓勞動,使他們種不上地,等於斷絕了他們的生計。這些都是我為了討好日寇,為了升官發財,而殘酷地去壓迫人民的罪行。
一九四四年十月晉級中將。
一九四四年正月和一九四五年正月,我參加過長春的偽軍管區司令官會議,我報告了管內地方治安和部隊訓練的情況,並聆聽了偽軍事部大臣的訓示。一九四五年七月末,偽軍事部將第二師配屬於我的軍管區,交接的手續尚未辦理,就因蘇軍進兵東北而告停止。總之,我任偽第九軍管區司令官期間,又兼任防衛司令官,並指揮行政機關,壓迫殘害人民的罪行,也是十分嚴重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木裏圖黑站被蘇軍俘虜。
(摘自《偽滿洲國的統治與內幕——偽滿官員供述》中央檔案館編2000年7月)
多田駿
川島芳子時期的日本社會較為歧視女性,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一個女人想要出人頭地幹出一番事業是十分不容易的。狡黠的川島芳子首先做的就是給自己找一座靠山,依靠著強大的靠山她可以為所欲為。所以川島芳子一生中都在不斷的尋找靠山。這些靠山裏川島芳子最倚重的恐怕就要屬多田駿了,從某種角度說,多田駿的宦海沉浮直接影響著川島芳子的人生起落。
多田駿(1882~1948),日本帝國陸軍大將。中日戰爭開始時的總參謀部次長。宮城縣人。仙台幼年學校第一期生、1903年11月30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炮兵科(708人中第35名),翌年3月18日授予炮兵少尉軍銜,任野炮兵第18聯隊附,參加日俄戰爭。1905年,任炮兵中尉。1909年11月26日畢業於陸軍炮工學校第15期高等科。1913年11月26日畢業於陸軍大學校第25期(55人中第12名),升大尉。參謀本部附,參謀本部部員,1917年,中國政府應聘他為北京陸大教官。1919年任炮兵少佐,出任日本陸軍大學教官,歐美出差,野炮兵第2聯隊附,中國政府應聘(北京陸大教官)。1923年,任炮兵中佐。1928年野炮兵第4聯隊長。1930年,陸軍第16師團參謀長,中國政府應聘(北京陸大教官)。1932年,關東軍司令部附(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932年8月8日晉升陸軍少將,野炮兵第6旅團長。1935年,支那駐屯軍司令官。1936年,第11師團長,七·七事變時他是參謀次長兼陸大校長,參謀次長,在日本侵華戰爭中不支持戰爭擴大化,希望用談判的方式使蔣介石國民政府屈服。1938年底任第3軍司令官。1939年初,北支那方麵軍司令官,接替寺內壽一。1940年4月18日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1941年7月7日晉升陸軍大將,軍事參議官。1941年9月2日轉入預備役(以後務農生活)。1945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為甲級戰犯(未予立案,後被釋)。1948年12月16日去世。曾獲二級金鵄勳章。
多田駿是個中國通出身的軍人。曾經三次到北京的陸軍大學任教官。第一次是在1917年還是個大尉的他第一次到北京陸大任教,那時候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爭鬧得正厲害。1919年已晉升為中佐的他再次來到北京陸大,此時北京政府的權力掌握在張作霖的手裏。第三次是在九·一八事變前夕,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已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北京也已改名為北平。他和中國可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日本陸軍大學校任教時,一次學員有末精三中尉(後來當到中將、參謀本部第二部長)問他如果俘虜了一萬名中國士兵將如何處理。他回答說把他們的武器收了之後全部釋放令其各謀生路。真可謂“仁慈”的軍人。他是皇姑屯事件元凶河本大作的妹夫,與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等亦是盟友。七·七事變後基本沒有在陸軍中央任職經驗的他在石原莞爾的推舉下擔任參謀次長,和陸軍軍務科長的柴山兼四郎一起支持石原的不擴大方針,認為對華戰爭隻能消弱對蘇戰備,打下南京後,還一貫堅持跟蔣介石議和,1938年1月15日作為參謀本部次長出席大本營連絡會議,力主繼續進行陶德曼調停,但政府方麵(近衛文麿首相、廣田弘毅外務大臣、杉山元陸軍大臣、米內光政海軍大臣)屈服了,次日,近衛首相發表《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的宣言,和談的路被徹底堵死了。1938年5月後多田駿和陸軍次官東條英機不睦,經常發生意見對立。多田駿被趕出了中央,調到滿洲琿春任第3軍司令官。後任北支那方麵軍司令,諾門罕事件後,證明多田駿這一派的擔心是正確的,阿部信行組閣時由多田擔任陸相的呼聲很高,但昭和天皇先派阿南惟幾找了當時的11軍司令岡村寧次,岡村說他寧願呆在前線,天皇於是內定了侍從長畑俊六任陸相,使他未能上任。要是多田能夠當上陸相,也許石原莞爾的日子就能好過點了。他在北支那方麵軍任上,因為主力部隊都擺在黃河邊和衛立煌的中央軍對抗上,讓八路軍抽冷在他後方打了一個百團大戰。深感兵力不足的他在得到增援的一個師團後,打了一個中條山戰役,肅清了中國中央係軍隊在華北的勢力,使大批日軍騰出手來,為他的後任岡村寧次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打下了基矗
日本戰敗後他被指定為甲級戰犯嫌疑,關押在巢鴨監獄。英美和他沒什麼仇,因此他也就沒有被推上東京法庭。在他的中國通盟友土肥原、板垣被處決前夕,他因胃癌病死於巢鴨監獄。
東條英機
縱觀川島芳子一生,飛揚跋扈的她遊刃有餘的遊走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之中。似乎沒有她搞不定的男人,隻要男人見了她都立刻為妖豔的她所迷倒。但是,有一個人卻使川島芳子覺得恐懼,這個人就是戰爭狂人,日本極端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1884~1948),日本陸軍大將、政治家,第40任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昭和天皇最忠誠和最愚魯的手下,長於行動,短於思考。在關東軍因獨斷專行、凶狠殘暴有剃刀將軍之稱。
將門子弟學校霸王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30日出生於岩手縣的一個武士家庭。在其出生後不久,便舉家遷往東京。其父東條英教中將是日本陸軍大學第一期首席畢業生,德國梅克爾少校的得意門生。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著有兵法《戰術麓之塵》。因受軍隊的長州閥排擠,不得誌而死。少年時代的東條英機曾先後就讀過東京四穀小學、學習院小學部、城北中學、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和陸軍中央幼年學校。讀書長進不大,打架鬥毆倒是頗有名氣,他小學院時期的老校長深井鑒一郎回憶起當時的東條英機時曾說:“東條君是屬於好打架這一窩的。要論成績,是排不到前一二名的,可是論頑強和不服輸,那確實是屬第一的。”
初次出陣
1904年的日俄戰爭,對日本軍國主義政府而言是“命懸一線”的關鍵一戰。而恰恰在這時,東條英機由陸軍中央幼年學校升入陸軍士官學校。戰時體製下的陸軍士官學校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四平八穩地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與訓練了。為了排遣心中鬱積的蠢動,利用星期天午後的半天假,東條英機經常和一群臭味相投的同黨,到士官學校後麵的市穀台高談闊論。站在市穀台的山坡上,他們迎風眺望遠方,在腦海中演繹著日俄戰爭的炮火烽煙;坐在石台上,捧一杯苦茶,耳聽薩摩琵琶蒼涼的《川中島》、《城山》樂曲,他們似乎感受到了戰場上位於東京市穀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硝煙撲麵而來……每每到了此時,東條英機便會跳出來向大家展示他那套並不十分專業的“神刀流劍舞”。眾人的陣陣喝彩使東條英機忘乎了所以,極度的亢奮使他完全陷入對未來的狂想而不能自拔。
畢業前夕,300多名身穿陸軍少尉軍服、腰佩長劍的第17期陸軍士官生來到了日本皇宮,接受走上戰場前的最後一次軍國主義灌輸。在振天府前,這些死心塌地要為軍國主義效忠的年輕軍官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發誓要為天皇而死。同學中一個名叫安井的一席話道出了東條英機的心聲:“參觀了振天府,世上已再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了,做天皇陛下的禦盾,在滿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也心甘。”在畢業分配上,先被分到陸軍第3師團的東條英機被“幸運”地臨時抽調到了新編第15師團。這是一支即將開赴日俄戰爭前線的部隊。然而,東條英機盼望已久的這一“機會”卻來得太遲了。1905年4月,日俄戰爭已勝負分明,日軍在奪取了奉天會戰的勝利後,俄國已成強弩之末。東條英機隻是作為一名守備隊員度過了他夢想已久的第一次出征。從日俄戰場返回日本後,東條英機重又回到陸軍第3師團。在那裏,他度過了一段平庸而又閑散的生活,娶妻、生子……不甘寂寞的東條英機隻得在平平淡淡中打發著庸長的日子,這對於像他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軍國主義狂熱分子來講簡直是一種“煎熬”。1915年,東條英機從陸軍大學第27期畢業時,已經31歲,距離他走出陸軍士官學校整整10年。
歐洲之行
畢業後,作為精英分子的一部分,東條進入了陸軍省實習,接著外放任日本駐德國大使館武官,正好碰上裕仁皇太子遊曆歐洲,接見駐歐洲各地日本武官,在閑院宮載仁親王等皇族前輩名將的引見下,以永田鐵山為首的青年軍官向皇太子宣誓效忠,發誓鏟除軍內長州閥元老勢力,清除政黨勢力對皇權的幹涉。隨後巴登巴登三羽烏(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擬定了計劃大綱。作為在巴登巴登的第四個人,東條英機當時負責在門外放哨。
踏入侵華之路
回國後東條又先後當過陸軍大學的教官、陸軍省軍務局參謀等職,在軍隊中秘密發展橫向聯絡。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聯隊聯隊長,1931年8月任參謀本部整備局動員課大佐課長,“九·一八”事變時,日本各政黨對軍部所持放任態度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係”。
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而當時的軍務局長正是永田鐵山。作為東條英機的學長,他以其對日本社會的洞察力,曾說過的一句影響東條一生的話:“東條是將來肩負日本陸軍的人物。”當時,在日本陸軍,永田鐵山以其聰慧被譽為軍中第一大腦,而且政治能力很強,是統治派公認的老大,是眾所周知的“肩負著日本陸軍未來的重頭人物”,能對東條這個報名三次才考上陸大的平凡人物作出如此高的評價,足以使東條英機感激終生。然而,永田鐵山卻並沒有成為對東條英機後來的平步青雲起決定性作用的人物。對於東條英機其人,日本陸軍內部對其的看法可謂毀譽參半。以永田鐵山為代表的一類人對其行動能力極為看重,但同時更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其思想能力提出過置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被譽為日本第一軍事家的石原莞爾。在石原莞爾的眼中,東條英機不僅無德無能,甚至連相貌都令他不能忍受。在背地裏,石原說東條的壞話可謂司空見慣,什麼東條隻能保管十挺機槍,超過十挺就無能為力了。石原莞爾曾當麵稱已經晉升為陸軍中將的東條英機為“東條上等兵”,引得聽到此話的人無不忍俊不禁。日本陸軍的元老級人物宇垣一成在日本戰敗投降後曾經回憶說:“提起東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動不動就拿出筆記本不停地記這記那,根本就無法想象這樣一個人竟然也能當上一國的總理大臣。”看來,石原莞爾的“東條上等兵”並非沒有知音。1934年3月,東條英機在軍事調查部長的位置隻坐了四個月,便被調到陸軍士官學校,隨後又先後任職於步兵第24旅團和第12師團司令部。幾經異動後,東條英機最終隻落了個閑職,特別是到了第12師團司令部後,他已經到了無人關心其上不上班的地步,甚至連辦公桌都未給他安排。1935年9月,陸軍部人事局長後宮淳,東條英機在陸軍幼年學校時代的校友力薦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而東條英機正是以此為跳板開始了他向日本法西斯最高權力中心的衝擊。
剃刀將軍
關東軍憲兵司令官,盡管並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對於東條英機來說無疑是很重要的。“不鳴則已,一鳴必驚人!”51歲的年齡,對東條英機也對自己發出了警告,他必須讓陸軍高層注意到他的存在,讓天皇知道陸軍還有一個名叫東條英機的“實幹家”。
憲兵統治
日本以武力強占我東北後,為了實現對偽滿洲國的所謂一元化統治,於1932年便出台了所謂的《八八》決議,隨後又於1934年將日本駐偽滿洲國的機構進行重新整頓。自此時起,關東軍實際上掌控了偽滿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大權,關東軍司令官也就成了太上皇。東條英機所任憲兵司令官一職,按照規定同時兼任日本駐滿行政事務局長的要職。東條英機到任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扶植自己的黨羽。在此之前,關東軍憲兵隊僅僅是一個編製僅200人左右的隊伍。這點微不足道的力量,當然無法滿足東條英機的需要。於是他迅速從日本本土、中國台灣以及朝鮮等地調集了一批得力幹將,並為他們在憲兵隊裏安排要職,在短時間內培植了對其忠心耿耿的親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關東軍憲兵隊便猛增到1000多人,並在東北各地下設了憲兵隊、分隊和派出所,編織了一張由他所控製的勢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