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五:相關人員簡介4(1 / 3)

1912年任關東都督府參謀,提出了加強日本對中國東北統治的重要建議,受到田中義一的賞識。1914年(大正三年)8月任步兵第2聯隊大隊長,晉少佐,1915年1月18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5月,公開推行帝製運動,中國各地掀起了反袁運動。而日本統治集團也認為“袁世凱退出中國當政者集團為妥”,想在袁世凱倒台後,樹立一個在日本控製下的中國政府,以便隨意宰割中國。與此同時,日本政府策劃了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日本參謀本部由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剛從關東都督府參謀長調任參謀本部第二部部長的福田雅太郎為直接幕後指揮者,為了就地指導“滿蒙獨立”運動舉事成功,日本參謀本部於1916年3月中旬派出了土井市之進大佐、小磯國昭少佐、鬆井清助大尉、鈴木晟太郎一等主計共等4人,前往中國東北。但駐中國公使伊集院、駐奉天代理總領事矢田七太郎、以及石井外相認為:“在我軍憲威力掩護之下,試圖掀起不成體統之掠奪性小暴動,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如果是對於像中國軍隊那樣有實力的勢力進行內部策反,在此基礎上發起有把握的暴動,則另當別論”,參謀次長田中義一也改變了主意,認為莫如利用張作霖進行“滿蒙獨立”運動,比土井、小磯、川島浪速等人的計劃更為有利。而以關東都督中村覺大將為首的土井、小磯、川島等則還堅持主張擁立宗社黨善耆一派,反對拉攏張作霖。並於5月7日派小磯返回日本去見田中義一和福田,陳述反對“中止”舉事的意見,5月25日才回到旅大。6月6日,袁世凱暴死,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出任總理。日本政府不得不停止反袁活動,轉而采取支持段祺瑞的方針,以便控製中國,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被迫停止。1919年8月任第12師團中佐參謀,參與出兵西伯利亞,因為日本人向來不重視兵站工作,就派他出任參謀本部作戰課兵站班長,這才進入中央係統。1921年7月陸軍航空部大佐部員,歐洲出差,回國後大力強調空中力量的重要性。1923年3月陸大教官,8月步兵第51聯隊長,1925年5月參謀本部編製動員課長,加藤高明內閣時,小磯國昭在一次會議上指責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的華盛頓會議上日本簽署公約不當時,受到外相幣原喜重郎的斥責,後經陸相宇垣一成從中疏解而作罷。

1926年12月1日晉升陸軍少將。1927年7月陸軍航空本部總務部長,1929年8月陸軍省整備局長。1930年8月的定期人事變動中,時任濱口內閣的陸相宇垣一成任命小磯國昭少將為軍務局局長,岡村寧次大佐繼續留任軍事課課長。軍務局局長和軍事課課長在陸軍省可以說都是最重要的職位。1930年11月14日,濱口首相遇刺身亡,軍事法西斯組織“櫻會”頭目即參謀本部的橋本欣五郎中佐和民間法西斯分子大川周明相互勾結,企圖發動政變擁立宇垣一成上台。一直主張以武力解決“滿蒙問題”的、同時又是宇垣一成的心腹親信的小磯國昭,自然是積極參與此事。他還曾與大川周明商議,出動軍隊鬧成一次逼宮事件,迫使內閣辭職。後因政變前夕,橋本走漏風聲,大川周明原計劃組織的萬人示威大遊行也因隻有幾十人參加而告破產。同時宇垣聽到執政的民政黨讓他當下屆首相,於是改變態度,打電話告訴小磯國昭:“覺得沒有理由參與這場無聊的事情”,而此時小磯國昭聽永田鐵山的說服,也感到這樣幹,會危及日本陸軍的根本利益,也決定放棄政變。日本史稱“三月事件”,小磯國昭在其中是曾起關鍵作用的人物之一。8月晉升中將。

奪占東北

九·一八事變前,小磯國昭一直是積極支持和策劃以武力占領中國東北。日本參謀本部於1931年6月19日製定了《解決滿蒙問題方案大綱》,小磯國昭以軍務局局長身份對這個大綱進行了研究審議。7月3日,小磯國昭曾獲準到首相官邸向內閣閣僚彙報關於滿蒙情況,並要求擴大軍費開支,準備開戰在即的武裝侵略。小磯說:“蘇聯五年的總預算是900億盧布,軍費是200億盧布。”他又解釋說:“蘇聯有向東方入侵的氣勢。”但當井上藏相追問財源問題時,小磯則答不出口。在座的幣原外相問起有關統計表上反映的日元和盧布兌換率的標準時,小磯也答不上來。井上說:蘇聯擴充軍備,“不是像今天我們陸軍所認為的那樣進行所謂的帝國主義對外擴張”。小磯國昭應答笨拙,結果未能說服藏相井上,眼看火燒眉頭的“滿蒙問題”更無從談起,沮喪至極的小磯隻好無功而返。由於擔心參謀次長二宮治重、小磯等人打亂日本整體侵略戰略,負有輔弼天皇重任的元老重臣西園寺公望曾一度希望罷免二宮、小磯和建川,但也不了了之。

9月14日,在參謀本部金穀範三總長辦公室裏召開會議,有陸相南次郎參加。麵對關東軍準備大舉動武、一觸即發之際,討論如何敷衍上層一些人對軍部應以“充分慎重的態度管束之”的要求。又因會前張學良的顧問柴山兼四郎中佐曾要求派建川和小磯前去“視察現狀”,對此,小磯乘機對陸相南次郎建議:“那幫年輕人,非建川是壓不住的。”三月事件後,小磯的名聲“變壞”,而建川卻沒有像小磯那樣失去橋本一夥的信任。建川美次行前故意將此行的“任務”透露給板垣等人,促使板垣、石原決定將原定於9月28日發動的事變提前到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時,小磯非常了解事情的真相,事發後的第二天早上,小磯國昭就在陸軍會議上挑動說:“將校們對於滿洲的排日、侮日活動和侵犯日本帝國既得權益的情況甚感憤慨,已陷入無法抑製的狀態。關東軍此次的果敢行動,完全是合理和正當的行動。應當全麵地支持關東軍的這次行動,為徹底解決滿洲問題而向前果敢地邁進!”9月21日,日本駐朝鮮軍林銑十郎部越境侵入中國東北後,小磯國昭要求日本首相承認“既成事實”,予以“事後追認”。9月23日,陸軍次官杉山元、參謀次長二宮治重、軍務局局長小磯、荒木貞夫本部長四人會談,決定了關東軍的軍事占領範圍,即包括熱河在內的整個中國東北。關東軍秉承其旨意在進入10月份後,攻勢更加猛烈。12月,小磯國昭升任陸軍省次官。但他是屬於宇垣一成、南次郎這一派的人,受到時任陸軍大臣的皇道派領袖荒木貞夫的排擠。 被調出陸軍省到關東軍任參謀長,輔佐武藤信義,他和副總參謀長岡村寧次一起替武藤出謀劃策,製定了以突出軍事討伐和占領的政策,以圖盡快在東北各地建立殖民統治秩序。1932年秋至1933年春,主要采取以關東軍為主力、集中日偽兵力,以抗日義勇軍為主要目標的“討伐”。1933年初又調兵遣將,大舉進犯熱河。熱河被占後,小磯又參與指揮了突破中國軍隊的長城戰役,還主張一鼓作氣占領北平和天津,後因日本政府考慮國際關係及國內情況,而隻是威迫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塘沽協定》,實質上迫使中國政府承認了以長城與偽“滿洲國”劃界,關東軍停止了進攻。但日軍勢力從此向華北滲透,這就為以後在平津地區發起全麵侵華戰爭準備了條件。

小磯國昭還積極執行日本政府的移民政策,1932年10月,首批在鄉軍人500餘名開赴佳木斯,成為日本武裝移民的開端。小磯國昭還把日本的法西斯組織“正義團”引進中國東北,充當迫害中國人民的工具和幫凶。

朝鮮之虎

1934年3月任第5師團長,授予勳一等旭日大綬章,1935年12月調任朝鮮軍司令官,接替植田謙吉,1937年廣田弘毅內閣倒台後,宇垣一成受命組閣,但石原莞爾鼓動陸軍拒絕派人擔任陸軍大臣,作為宇恒親信的小磯國昭也不敢冒險入閣,宇垣組閣流產。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小磯國昭積極支持日本進行全麵的侵華戰爭。11月1日晉升陸軍大將。1938年7月29日轉入預備役。平沼騏一郎內閣拓務大臣,米內光政內閣拓務大臣,滿洲移住協會理事長。1942年5月29日就任第9任朝鮮總督。在朝鮮推行奴化教育,宣傳朝鮮人與日本人同根同族,愚弄朝鮮民眾,血腥鎮壓朝鮮人民的抗日活動。

空頭首相

1944年東條內閣辭職。考慮到戰時條件下應該由陸軍軍人擔任總理,就把陸軍大將翻了個遍。發現有威望又有能力的都在前線脫不開身,而小磯國昭居然在10多年前就在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幹過,退役後又擔任過兩屆拓務大臣,可見文武雙全,最後小磯國昭得到了重臣與天皇的垂青,成為了新首相。但還是擔心他控製不了局勢,想讓米內光政和他組織一個陸海軍聯合內閣,但由於米內堅持不再擔任首相而未果。小磯國昭雖是預備役大將,但他不像東條那樣代表陸軍軍方,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大將明顯不讓他插手,參謀次長秦彥三郎中將公開對小磯說:“不懂現代用兵法的總理對作戰別開口好不好。”小磯國昭曾經考慮過重新起用石原莞爾為陸軍大臣,石原的意見是放棄所謂菲律賓決戰的計劃,立即和蔣介石談判,這樣可以在手頭還有點兵力作為討價還價的資本的條件下同美國實行停戰談判,可以爭取到一個好點的條件,一貫缺乏政治魄力的小磯國昭不甘心日本軍國主義的失敗,認為“還不能斷定最後一戰無獲勝的希望”,繼續推行戰爭政策。幻想日軍打一次勝仗後,“抓住時機進行和平停戰談判”。他把賭注押在菲律賓的萊特地麵決戰,還特意借助日本曆史上一次勝敗關鍵的“天王山之戰”典故,將萊特決戰也命名為“天王山決戰”。但他連大本營把決戰地點從菲律賓變更為萊特島都不知道,被人諷刺為天王山有幾個。萊特灣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慘敗,日本海軍作為整體至此幾乎已被全殲;軍事上的失敗促使小磯國昭開始考慮用外交方式收拾戰爭殘局。1945年2月,小磯國昭征求了外相重光葵的意見,並與陸、海兩相協商後,決定召偽南京政府的繆斌到東京,企圖通過繆斌與重慶國民政府取得聯係,繼而由重慶國民政府和蘇聯調解,結束戰爭。這是典型的有病亂投醫了。3月,小磯國昭在東京會見了繆斌,但這項工作沒有取得任何成效。小磯國昭受到閣僚們強烈指責直到引起天皇的不悅。麵對日益惡化的戰況及陷入僵局的內政,出任首相不到一年的小磯國昭,可以說“一無建樹”。4月,蘇聯通知日本,不延長“蘇日中立條約”。軍事上的失敗與外交上的受挫,迫使小磯國昭內閣在得不到任何方麵支持的情況下倒台了,此時距離日本投降也隻有四個月了。

病死監獄

1945年11月19日被指定為甲級戰犯嫌疑,1948年11月12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犯有破壞和平罪(十八年間一貫為控製東亞及太平洋的陰謀、對華實行侵略戰爭、對美實行侵略戰爭、對英實行侵略戰爭、對荷蘭實行侵略戰爭)和違反戰爭法規慣例及違反人道罪(遠東法庭之所以判處其犯有該罪主要是因為他在擔任首相期間曾接到外相的關於改善盟國俘虜生存條件的報告,而他沒有采取任何措施),處以無期徒刑。 被判處無期徒刑一年後,小磯國昭因患食道癌死於巢鴨監獄。

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1884~1966),日本陸軍上將,侵華戰爭主要戰犯。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阪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由於日本孕婦在胎兒隆起後有束腰的習慣,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裏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

傳說這個家族的祖先是明初的開國第一名將徐達,明亡才流落日本,所以從岡村寧次4歲開始,寧永夫婦就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並規定他每日作息時間和識字進度。1890年3月,岡村寧次入阪町小學,開始了長達8年的小學時代。1897年,13歲的岡村寧次小學畢業,考進了著名的東京專門學校(1902年更名為早稻田大學)的附設中學部。由於該校當時的收費較高,所以岡村寧次僅僅在此讀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後轉入東京陸軍幼年學校。1898年9月,岡村寧次身穿草綠色軍裝參加了入學典禮,從此邁出了他軍人生涯的第一步。

1904年,岡村寧次以優異的成績從陸士畢業。同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 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聯隊擔任補充部隊小隊副的岡村寧次,懷著為天皇建功立勳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馬上馳騁疆常在岡村寧次的一再請戰下,上司終於批準了他的請求,於翌年4月將岡村寧次從補充部隊轉到步兵第四十九聯隊,作為新編第十三師團的一個小隊長參加庫頁島戰役。

1914年8月,被上司調到參謀本部外國戰史處工作。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乘機奪取了德國在華勢力範圍——山東青島。1915年2月,日軍參謀本部為編纂日德戰爭作戰史,派岡村寧次等人赴青島搜集資料,由此岡村寧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岡村寧次赴青島不久,被時任黎元洪大總統顧問的日本陸軍中將青木宣純調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負責對外聯絡、文牘書案之類的工作。這樣,岡村寧次在北京青木顧問處一幹就是4年多。1919年7月,岡村寧次終於返回日本。他的新職務是陸軍軍事調查部新聞班的少佐班員,主要從事溝通軍隊與國民之間的“感情”和處理軍方對國內民眾的宣傳事務。在新的職位上,岡村寧次不遺餘力地為爭取陸軍的所謂“生存權”和“發展權”搖旗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