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陸軍的海軍艦隊(1 / 2)

地峽湖,隻在中華的地圖上被標明,其實這裏本沒有湖,而是一片丘陵地帶。

這是陳興顯親自主導設計的地峽運河方案,注定要淹沒的一片區域。

現在這片區域全部被西班牙人控製。

當第一登陸鎮登陸地峽之後,科學院的人也同步踏上了這片土地。

他們要實際勘查地峽運河的修建方案。

一年十二個月,隻有十一月份大東洋的水位和大西洋的水位持平。

其餘是十一個月都是大東洋的水位,要高於大西洋的水位。

這自然是因為藍星自轉等因素產生的。

當戰役第一階段開始後,位於地峽城以南的輕裝第五鎮,迅速占領了地峽河。

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河流,科學院的官員們,準備在這條河流上修建大壩。

隨後淹沒這片丘陵地帶,也就可以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地峽湖。

這時地峽湖距離大東洋和大西洋的距離就不遠了,需要人工開挖的通道,也就少了許多。

地峽河與大壩地圖

南部戰區包圍了地峽城之後,迅速將戰線推進到了地峽河一線,並且在南部越過了地峽河。

陳興宗下令建造的造船廠,就在地峽河的南部。

他將在這條河上,建造二十艘黑龍級戰艦,相關的預製構件,也已經運輸到位。

南部戰區將正式組建,第一支屬於陸軍的“海軍艦隊”。

一來這支艦隊可以運輸補給物資,二來也可以運輸建造大壩的材料。

當第一運輸鎮抵達海峽地區之後,這周邊的土著部族,就變得十室十空。

十萬人的勞工需求,讓南部戰區的戰士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方才達到了第一運輸鎮的要求。

由於這些勞工的食物都是自帶的,因此每個月都有不少的損耗,得持續的補充。

隨後第一運輸鎮就開始修建鐵路,從海邊直通兩處大壩修建地點的臨時鐵路。

各種工程機械,將通過這兩條鐵路運往建設工地。

陳興顯是準備用人力堆也要堆出這條運河,但修建大壩依然離不開炸藥和機械。

科學院為此研發了一種靠蒸汽作為動力的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可以帶走三四千斤的土石。

先用炸藥炸,再用挖掘機挖,接著再用人力堆,這就是陳興顯修建運河的方法。

蒸汽挖掘機參考圖

以蒸汽為動力,以鐵鏈為傳導的挖掘機,離不開鐵路。

因此這大量的勞工,就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隨著鐵路和大壩建設的推進,武正率領的第一戰列艦隊,還有了一項新的任務。

沿著西班牙的殖民地,抓勞工。

據多年後,一份中華不曾公開的數據顯示,地峽運河修建期間,至少有三十萬以上的勞工被消耗。

中華和西班牙陸軍,沿著地峽河接觸線,開始了長期的對峙。

營以下的戰鬥更是每日都在上演。

營以上的戰鬥,壓根沒有發生過幾次。

地峽的雨季,讓河水暴漲,叢林中簡易修建的道路,更是泥濘不堪。

這讓雙方的後勤補給,都陷入了困境,能維持營以下的戰鬥,就是雙方最大的能力。

一下就是三個月的雨見過嗎?

渾身都濕透的官兵,在齊膝深的泥濘中作戰,見過嗎?

非戰鬥死亡比戰鬥死亡高出三倍的戰役,見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