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借給大燕帝國的一個陸軍重裝鎮,被陳興祖編為大燕帝國第二鎮。

隨後大燕帝國的第一鎮也進行了戰前動員,達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

大燕和大趙在創業初期,都是全民皆兵的製度。

平時這兩個國家的陸軍就是一個常備加強團,但一旦進入戰時,則可以快速的開始擴軍。

當陳興祖手中的兩個鎮兵力到位後,他開始了先南後北的戰略。

即以兩個鎮主力,沿著紅海東岸進攻奧斯曼帝國的三個行省。

也門省、亞西爾省、漢誌省,奧斯曼帝國的這三個省沿海依次排列。

也正好給了陳興祖逐個擊破的機會。

皇家第三警備鎮在挨州吸引了大量的奧斯曼主力,陳興祖也樂得在後麵撿勝利果實。

依靠沿海的快速補給優勢,和紅海上大量的西洋戰區海軍艦隊掌控了製海權。

大燕陸軍重裝第一鎮和第二鎮,一路攻城拔寨,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拿下了這三個省的全部土地。

隨後大燕帝國第二鎮駐守在漢誌省的邊界,拱衛皇家第三鎮的側翼。

大燕帝國第一鎮,則利用西洋艦隊的運輸船隊,快速移動到了波斯灣內。

從波斯灣南岸一路繼續向前進攻,他們的目標直指奧斯曼帝國的巴士拉行省。

當大燕第一鎮的兵鋒,抵近科威特的時候,他們才停下了步伐。

這裏是巴士拉省下屬的一個縣,這意味著大燕在北部戰線,開始威脅奧斯曼帝國富庶的兩河流域。

在持續近半年的攻勢裏,大燕帝國的版圖,最終形成了一個“幾”字形。

雖然內陸的廣大沙漠地區還沒有占領,但儼然已經成為了大燕的勢力範圍。

一口吃不成胖子,大燕帝國的版圖,此戰後整整擴大了兩倍有餘。

拿下紅海北岸三省,並威脅兩河流域。

這是開戰前,陳興顯親自給陳興祖定下的戰略計劃。

當戰略計劃完成之後,陳興祖立刻命令所有部隊轉入防守。

他也拿出了多年前就準備好的計劃,開始對國內進行行政區劃。

大燕帝國三麵環海,陳興祖將版圖沿海劃分為六個省份。

紅海之濱新占據的領土,被劃分為南紅海省、北紅海省。

西洋之濱的傳統區域,被劃分為南西洋省、北西洋省。

波斯灣南岸的占領區,劃分為南漢地省、北漢地省。

就連內陸還未占領的大片沙漠,陳興祖都進行了劃分。

以後各省按照邊界,逐步向內陸推進即可。

軍事上的占領,不意味著徹底的征服。

陳興祖需要麵對的問題還有很多。

宗教、人口、民族、農業、經濟......

(在石油被發現以前,阿拉伯半島的人口非常少,內陸基本都是居住在綠洲附近的放牧部族)

為了獲取大量的土地,陳興祖也失去了最為大的一項經濟來源。

從中華進口商品,出口到奧斯曼帝國的貿易線路。

因為戰爭而中斷。

如何用十萬人去統治這片龐大的土地...

在沒有生財之道吸引移民的情況下,陳興祖不得不去學習他的敵人,奧斯曼帝國。

從而開啟了大燕帝國,長達數十年的民族和宗教矛盾......

陳興祖需要麵對的矛盾很多,譚淡定需要麵對的問題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