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合縱連橫之術(1 / 2)

許仕林的合縱連橫之術,在去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伊凡四世,也就是現在統治羅刹國弱智沙皇的父親。

他在位的時候,不斷對外用兵,這導致羅刹國和鄰國的關係都非常緊張。

可以說凡是和羅刹國接壤的國家,就沒有他們沒出兵揍過的。

因此瑞典王國,作為在波羅的海和羅刹國主要的競爭對手,也加入了這個同盟。

中華答應奧斯曼帝國蘇丹三世,從北部給羅刹國施加壓力的許諾。

因為各大戰區的休整和內部的經濟危機,一再拖延。

這一年的時間,整個歐羅巴洲的戰線都陷入了停滯和僵持。

戰爭的階段可以這樣劃分。

戰前一年到數年的物資儲備、外交斡旋階段。

戰爭初期的迅速進攻。

戰爭中期的疲態盡顯,陷入消耗。

戰爭後期堅持不住的一方,選擇和談從而結束。

在國與國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大致都分為這幾個階段。

當然大國對小國的入侵不一樣。

但小國的背後往往也都站著大國的身影。

去年夏天,大楚帝國鐵路的二期工程順利結束。

大楚陸軍的後勤得到保障之後,各大盟友正式開啟了瓜分羅刹國的戰爭。

戰爭首先從羅刹國的內部開始。

由於長期和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羅刹國的士兵開始出現厭戰情緒。

哥薩克和被強征參戰的土爾扈特部,發動了叛亂。

他們擅自脫離前線,開始向後方撤去。

隨後波蘭立陶宛大公國、瑞典王國、鮮卑利亞汗國、大楚帝國的聯軍。

開始從東、西兩麵進入羅刹國境內......

陳興宗治下的大楚帝國,這幾年間一直在休養生息。

隨著國力的大增,大楚帝國的陸軍,也正式擴建了一個重裝鎮。

現在大楚帝國重裝第一鎮和第二鎮,正在向鮮卑利亞汗國集結。

為了此戰,陳興宗積攢了近兩年的彈藥和糧草。

蘇武城到鮮卑利亞汗國境內的後勤運輸線,也變得異常繁忙。

相比於瑞典王國和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大楚帝國距離羅刹國的距離則要遠了許多。

此戰打的是後勤糧草和馬匹。

為了這次作戰,陳興宗更是拿出了多座礦山做抵押。

在中華錢莊裏借來了一千萬兩白銀用做軍費。

隨後他留下守備軍拱衛各地,便帶著兩個重裝鎮的主力出發。

陳興宗的禦駕親征,不光是大楚帝國自己出兵。

他還向草原部族發出了出兵的要求。

出於後方穩定的考慮,這是陳興宗出兵之前不得不做的事情。

羅刹國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適合廝殺的時間非常短。

四國聯軍的出兵時間是在中華十年三月,此時冰雪還未消融。

等到一個月後冰雪消融,羅刹國的平原便開始進入泥濘期,而在深秋初冬的十月和十一月,則開始進入泥漿期。

滿打滿算一年隻有六個月的時間可以用兵。

所以陳興宗定下的戰術計劃,也是半年時間用來進攻,半年時間用來運輸物資。

從蘇武城到鮮卑利亞汗國國都卡什雷克的簡易道路,可以保證軍需物資的基本往來。

鮮卑利亞大汗庫楚姆,也盡起全國的精銳,一萬五千人參與對羅刹國的進攻。

大楚帝國雖然有兩個重裝鎮,但其中新成軍的第二重裝鎮,被部署在蘇武城到卡什雷克的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