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信息,往往本身對自己公司並沒有多大應用價值,但經過聯想分析,便可從中發現可以為我所用之處。
廣西竹器廠在原材料漲價、竹製品滯銷、公司陷入困境的情況下,收集到高級沙發、洗衣機、落地扇的市場需求量激增的信息。該廠對這一信息進行聯想分析得出:我們雖然無法生產洗衣機、電風扇和高級沙發,但是這些產品都需要萬向膠球與之配套,而該廠恰有煉製廢舊橡膠的條件,可以生產萬向膠球。於是,該廠便轉向生產萬向膠球,很快投放市場,發展十分順利。
這個案例說明,信息的分析與利用在生產領域中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它能給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隻有經過論證的信息,才能被選用。才能保證其效用性,取得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信息的分析利用過程中,不要隻利用了就完事大吉,還要注意信息反饋。因為通過信息反饋,不僅可以掌握消費者需求的滿足情況,有利於以後提供更有效的商品供應信息,還可以指導生產的進行,對在使用中效果大的信息可繼續供應其他生產部門,對在使用中效果小或無效果的信息進行淘汰,再尋找新的市場信息來指導生產的進行。
另外,通過信息反饋還可以促進公司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商品成本,為改善公司經營管理創造條件。
國內的一家化妝品生產公司就是靠重視信息反饋而大獲成功的。他和出售他們化妝品的幾千家商店簽訂了合同,由他們提供費用,各家商店負責為他們搜集有關市場情報。隻要有人購買了他們產品,商店都會記錄在案,再轉至該公司賬下。公司對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加工,製訂新的生產計劃。
(3)信息預測
俗話說,“生意人要有三隻眼睛,看天看地看久遠”。任何行情信息,都不是靜止不動、固定不變的,而會經常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波動,應該站高一點、看遠一點,預先有所準備和打算。現在,不少企業經營者是看別人幹啥、聽說啥時興就也去幹啥。結果往往是在幹以前很俏、很搶手,但等到費錢、費工、費時幹成了,市場行情也開始變化,原來的時興變成了背時,俏貨變成了疲貨,成為麻煩事情。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時間,估量形勢,把可能發生的變化,預先加以測算,加以準備。也就是預測、預報、預算。
如何消除競爭憂慮
選擇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競爭。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創業者很容易產生競爭的憂慮。麵對已經頗有競爭力的同行,總感覺自己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不知道該如何參與競爭。處於企業初創期的你,如果害怕競爭,就會不戰而敗。正確的做法是克服競爭憂慮,學會與競爭對手打交道。
1.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在激烈的競爭中,客觀地、恰如其分地估價自己和對手的實力,從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之所在。也即,知已知彼是競爭中走向勝利的第一步。
怎樣才能走好這第一步呢?要“知彼知己”,首先得“認識你自己”,即認清自己的優勢有哪些,劣勢是什麼?優劣勢是在競爭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因而隻有在競爭的具體過程中才能認識。認識了自己就是對競爭成果的逼近。
僅僅“知己”還不夠,還要做到“知彼”。
競爭對手(即“彼”)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明顯的對手也可稱為顯對手。這類對手在自己麵前已經暴露無遺,一般不難防範。另一類是潛在的或暗藏的對手。這類對手往往難以被人察覺或容易被忽略。
競爭者知“彼”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弄清潛在對手,做好防備,隨時準備對潛在對手的突然襲擊進行反擊。
2.保護自身的競爭優勢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競爭優勢。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競爭優勢都是階段性的,競爭優勢也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在創業過程中,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競爭優勢,有策略地設置模仿障礙。否則,眾多的效仿者將分享你的機會和利潤,甚至超越你,將你擠出市場。因為資金比你多,資源比你豐富的企業和個人肯定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看中機會。你可能是第一個做,但未必能做到第一。
對於一些技術含量較高、機會較難識別的情況,創業者應該意識到保密的重要性。保守商業秘密,可以防止機會過早傳達給別人。但是這種保密措施,隻有創業者個人掌握的信息或者技術是很難挖掘的,其他人隻有在通過創業者才能了解和掌握的情況下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