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極具挑戰性的社會活動,是對創業者自身智慧、能力、氣魄、膽識的全方位考驗。但這並不意味說我們不可以創業。而是要在走上創業之路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創業之路雖然漫長艱險,但心態決定了一切,有正確的心態將會對你的創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你或許並不需要有多大的資金與本事,但是必須要具備超凡的心態。這是因為,堅強的意誌力、巨大的承壓力、快速的學習力和百倍的自信力,都是依靠好心態作為支撐的。
細節01 安於現狀=慢性毒藥
無論性格、習慣、細節、目標、毅力以及其他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多麼適宜,隻要你內心決定安於現狀,這些因素都無法對創業起到積極作用。相反,即使這些成功因素不夠充分,但如果你能不安於現狀,勇於創新,你依然可以取得成功。
很多人經常說自己做得夠好了,自己不可能再上個台階之類的話,其實,那隻是給自己的借口而己。以前企業大多是國營製的時候,好多人習慣安於現狀,心想這是鐵飯碗。結果過了幾年,鐵飯碗也給打破了,有這種思想的人也成了安於現狀的犧牲品,成了第一批下崗者。原因是他們太安於現狀,把工作當成是一種混日子的方式,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結果呢?他們下了崗,沒了收入。
試想想,你昨天擁有的,今天是否還會擁有?而你今天擁有的,明天是否還在?為了昨天、今天、明天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我們就不能安於現狀,就必須用十足的熱情去拚搏。因為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整個世界仍在不停地前進,甚至前進得更快,原地踏步就是一種退步。
曾經,我們都有過理想,有過目標,都是勤勤懇懇地為之奮鬥,但是很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些成功時,卻過起了知足常樂的生活,表麵上這是一種很平常、很平和的心態,但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狀態會讓人逐漸走向失敗。由於安於現狀,導致了一批又一批才華橫溢的人失去了工作,導致了一批又一批充滿生機的企業走向了衰落,甚至永遠消失。今天你或許可以平平安安地工作著,拿著薪水,忘記了失業,但明天你可能就失去工作。因為安於現狀,就意味著主動放棄追求,意味著不想創新。一個沒有追求,沒有創新的人或企業注定是發展不長久的。所以說,安於現狀就是一劑慢性毒藥。
同樣,作為一個創業者,要想時時刻刻保持著創業激情,就要遠離安於現狀的心態,要學會讓自己“歸零”。如何“歸零”呢?每實現一個目標、達到一個高點,都要不斷進取,把達到的高點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創業者既要肯定自己過去的成績,更要為了實現明天更高的目標而努力,讓自己的事業始終走在不斷發展、前進的道路上。
案例 “小天鵝”的成功之道——不安於現狀
1982年,廖長光、何永智夫婦開辦“小天鵝”火鍋店,當時店麵隻有3張桌,度過三個月的虧損,他們實現了第一次的贏利——一天賺了70元。
從1983年開始,小天鵝火鍋店不斷盤過左右門麵,擴大經營麵積,到1988年,小天鵝了用6年的時間賺了10萬元,這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資金。
這6年是小天鵝最艱難的創業階段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在一項事業的創建中,創業者不能有小富即安、知足常樂的思想,而要有“野心”,要不斷進取,向著更遠更大的目標永不滿足地前進。廖長光、何永智夫婦深深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小天鵝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1988年,小天鵝在重慶江北開辦火鍋大酒店,進行異國情調的裝修,設計了風格各異的火鍋包房。率先將火鍋從街邊大排檔遷進大雅之堂,進行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火鍋革命”。經過這次革命,小天鵝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賺進100萬元。
小天鵝經過原始積累後的第一年中獲得巨大成功,得益於夫婦倆不安於現狀的經營理念。試想一下,如果小天鵝仍然在那條火鍋街上徘徊,無論經營得多好,它依然會是街邊大排檔,目標消費群相對固定,利潤空間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絕不可能在一年內賺到100萬元。高檔火鍋店的開辦為小天鵝打開了更高利潤的大門,而這源於其經營者超常的膽識和魄力。看到市場這麼好,廖長光、何永智夫婦馬不停蹄,又開始了新的創業擴張。
1990年,小天鵝創辦成都分店,選址城郊,營業麵積2000多平方米,開業之初即火暴蓉城。大廳舞台上的歌舞表演、店前寬敞的停車場成為吸引成都商務客人的主要亮點。1993年年底,全國各地小天鵝分店發展到12家,年營業額突破5000萬元,重慶小天鵝飲食文化公司正式成立。
1994年開始,小天鵝采取一種新的合作經營模式:在各地開辦連鎖店;到1998年年底,連鎖店達到50家,集團員工近5000人,資產總額達到1.6億元。這種模式使創始人何永智被稱為“中國特許經營第一人”。
到了1995年,小天鵝又開始進軍賓館業,一方麵努力提升自己品牌的含金量,另一方麵走多元化經營的路線,擴大自己的營業收入。1996年9月,四川首家私營星級賓館重慶小天鵝賓館開業,並高薪聘請著名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的職業經理人進行管理,開業第一年就獲得了可觀利潤。
案例分析 小天鵝火鍋之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得益於創始人不安於現狀的管理理念。這就提醒每位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當你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之後,就要努力抓住市場時機,盡量快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否則,時機一過,後悔都來不及。
細節02 克服創業恐懼症
在市場經濟活躍的帶動下,很多人正在準備或進行自主創業,眾多勇敢者已經“撲通”下水,不管泳姿如何,或蝶泳或蛙泳或“狗刨”,正在向希望的彼岸奮力衝刺,然而,很多人則仍在岸邊猶豫徘徊,遲遲不能下水創業,為什麼猶豫?因為不敢!為什麼不敢?因為害怕!
其實,無論是小企業還是大企業的經營者,都會在創業或再創業的過程中心懷恐懼。大企業在自身經營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抵抗風險的實力,並有一定的自身優勢,因而完全可以依靠這種優勢來戰勝恐懼。而對於正在準備創業或剛剛開始創業的人來說,麵對創業恐懼時,就必須做好一切應對的準備,穩定好心情,透徹地分析市場,在全麵了解創業體係後,推陳出新,戰勝了恐懼心理,創業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當然,作為創業者還有必要了解一下恐懼的原因,隻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克服心理上的恐懼。
研究發現,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恐懼的原因各有不同,恐懼的對象形形色色,但最普遍存在的是:創業初期選擇項目時,對項目的可行性、創業風險的恐懼;在創立企業時,對煩瑣的企業注冊程序以及隨後而來的稅務問題的恐懼;在初創或發展過程中,對創業方式的恐懼;在創業中對不同信息的處理能力和應變能力的恐懼;在進入市場時,對競爭對手的恐懼。除此之外,法律問題、資金問題以及營銷、創新等也是讓創業者恐懼的焦點。
實際上,在創業過程中,恐懼因人而異。影響創業者的方式、程度及時間等隻有創業者自己清楚。比如有的人開始做第一筆生意時就擔心不已,有的人卻可以同時啟動好幾個項目,之後卻對自己能否成功或獲得擴張資本而緊張不已。所以戰勝恐懼也需要創業者作“個性化選擇”,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行動。
總之,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創業恐懼症,但其實隻要我們能夠細致規劃,提前想到各種困難的存在,就能夠牢牢把風險降到最低。
案例 要創業就要克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