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者看來,概念創業由於涉及創意、想法等,因此覺得有些虛無縹緲,甚至認為是無從入手。其實,概念創業隻是一種全新的提法,而作為創業模式,早就在許多創業成功案例中存在著。
案例1 異想天開型
法國人貝利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改變了舊報紙的命運,更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貝利看來,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日都很敏感,希望收到特別的禮物,而鮮花、蛋糕等傳統禮物,由於其短暫性和普遍性,無法很好地體現生日的特殊性。於是,他創立了一家“曆史報紙檔案公司”,把舊報紙當成禮品,出售給生日日期與報紙出版日期相同者。從表麵上看,貝利賣的隻是一個“日子”,但卻抓住人們追求個性化的心理,同時也抓住了獨特的商機。如今,貝利每年可賣出25萬份舊報紙,成本很低,但利潤卻很高。
案例分析 人類的異想天開中蘊藏著諸多的成功機會,例如飛機的發明,就是源於萊特兄弟“人類也能像鳥一樣飛翔”的想法,大衛·H.克羅克的離奇想法則造就了“會飛的郵件”——電子郵件。創業也是如此,奇特的創意有時就能成為一種創業資本,有著“劍走偏鋒”的神奇作用。當然,與眾不同的創意,在創業初始會受到別人的懷疑甚至嘲弄,如果創業者自己動搖的話,這些創意就會如曇花一現。而那些把創意堅持下來,並積極把想法轉化成實際的人,往往有著搶占先機的優勢。
案例2 問題解決型
馬利特目前從事消毒牛奶瓶生意,他的創業靈感來自一次郊遊。
一天,馬利特夫婦帶孩子出遊,給孩子喂食時發現沒帶奶瓶。於是,他們從附近商店買了一隻奶瓶,但卻無法對奶瓶進行消毒。有過這次經曆後,馬利特製造消毒奶瓶的念頭由此閃現。經過艱難的研發,馬利特於2000年推出一種可回收的消毒奶瓶。產品一上市便大受歡迎,僅英國和美國兩地,年銷售量就超過400萬個。
案例分析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碰到或大或小的惱人問題,有人埋怨幾聲就息事寧人,有人則從自身經曆或朋友的困境中發現商機。例如,有的人在晚上遛狗時差點給車撞了,由此推出寵物反光衣;有的人發現孩子不會用大人的吸管,就開始生產彎曲吸管等。這一類型的創業者如能一針見血抓到問題所在,並且肯於花時間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妙方,那麼他創業的成功概率就會很高。當然,前提是這些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案例3 異業複製型
馬化騰原本隻是一個“超級網蟲”,如今卻擁有了一家注冊用戶超過2億元的網絡服務公司——騰訊公司。如此巨大的轉變,隻是源於他的突發奇想:在網上“尋呼”朋友。這就是如今最流行的通信方式——QQ,它的功能就如日常生活中的尋呼機,但以網絡為載體,使用起來更方便,而且可漫遊全球各地,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網絡尋呼機”。一個“拷貝”過來的想法,改變了上億人的溝通習慣,引領了一種新的網絡文化,更創造了一種新的營利模式。
案例分析 創業成功者未必都是新領域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時他們的創業想法來自成熟領域,隻是在某些方麵進行了創新。如果你不是點子王,但很會舉一反三,聯想力豐富,那麼不妨試著把一個行業的原創概念複製到另一個行業裏。異業複製的好處是有範本可循,不必瞎摸索,但不同行業的經營模式能否嫁接得恰到好處,則是對創業者智慧的考驗。
案例4 國外移植型
上麵我們講到了“網絡尋呼機”QQ的誕生之路,在QQ風靡全國之後,廣州東利行公司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與騰訊公司簽署了為期7年的QQ形象標誌有償使用協議。當時許多人都懷疑,一隻戴著紅領巾的小企鵝能帶來多大的利潤?
東利行公司總經理賀誌軍卻從美國迪斯尼公司的成功中看出了商機:QQ的注冊用戶超過2億,用戶以年輕人為主,他們對時尚產品的購買力極強。於是,“東利行”提出“Q人類Q生活”的卡通時尚生活概念,開發漫畫、精品玩具、手表、服飾、包袋等十大類約1000種帶QQ企鵝標誌的產品,並在全國各地開設了100多家連鎖店。
案例分析 美國迪斯尼是全球最大的卡通節目和產品製作公司,像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卡通形象,已成為迪斯尼公司取之不盡的財源。東利行公司正是移植了“迪斯尼”的經營思路和營利模式,走向成功的。
如果你經常出國旅遊或瀏覽國外資訊,見多識廣,洞察力強,那麼不妨也試著把國外的新鮮點子搬回來。這是最便捷的創業方式,因為國外已經有了成熟的模式,你隻需要研究和借鑒。但你還需要注意文化差異,要對國外的創業概念進行本土化改造,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好點子水土不服。
細節05 對自己說“Yes!”
創業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眾多的投資者。然而,並不是每個想創業的人最終都將心中的夢想化為實際行動,也並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能真的取得成功。每一位成功的創業者,都必須要用持久的恒心、堅韌的毅力和適時轉變的思想,才能找到那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
為什麼“自信”對創業者這樣重要呢?印度第一位“技術企業家”沙比爾·巴迪亞說過的一句話正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創業是一座獨木橋,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你經常獨自一人,隻有思想的力量與你在一起。這就是為什麼自信最重要。”
案例 成功源於自信
戴爾1965年出生於休斯敦,一支著名的NBA球隊火箭隊的所在地,他的父親是一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因此,他們結識了許多中上階層的人,這也使得小戴爾能有機會經常與那些自信的成功人士接觸,從而培養了他自信的性格。通過與那些人的交往,小戴爾懂得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其中也包括電腦。
為了不辜負父母對他的一片期望,戴爾在1983年進入了得克薩斯大學,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但事實上他隻對電腦行業感興趣,很想大幹一場。他堅信自己會在這個領域打拚出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域。
於是,他從當地的電腦零售商那裏以低價買來了一些積壓過時的IBM的PC電腦,由他自己進行改裝升級後轉手又賣出去,很快便銷售一空,他靠電腦賺得了他的第一筆收入。
初涉商海的成功,不但讓戴爾擁有了一筆數目可觀的積蓄,更讓他獲得了極大的信心。大學第一學年結束以後,他打算退學,專心創業。毫無疑問,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為了打破僵局,戴爾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如果那個夏天,自己電腦生意的銷售額不令人滿意的話,他就繼續讀他的醫學。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這個建議,因為他們認為戴爾根本就無法取得這場爭鬥的勝利。但他們錯了,戴爾的表現讓他的父母根本沒有機會再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僅在第一個月,他就賣出了價值18萬美元的改裝PC電腦。從此,他再也沒有回過學校。
案例分析 一位創業者的成功,當然取決於很多因素。但在邁出第一步時,最重要的是自信,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相信自己能成功,這是創業的原動力,也是支撐你一直走下去的強大力量。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自信,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基礎,也是創業成功的基礎。當你堅定不移地對自己說“Yes”時,創業之門才會為你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