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創業素質,一樣都不能少(2 / 3)

上述五個方麵的基本能力,任何種均有其獨特的地位與功能,又都會影響其他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乃至影響創業的成功。因此一個創業者,不僅要注意培養自己各方麵獨立的創業素質,而且要重視整體結構的優化,在創業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的創業能力。

案例 踏實做事的網站CEO

與e龍、億唐、搜狐等CEO不同,天極網的CEO李誌高沒有去美國讀過MBA,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山區人。見過李誌高的人一開始都會以為他是一個很斯文的人,可是等他開口的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他語速快得讓人插不上嘴。這是一個有什麼說什麼,從不把事藏在心裏的人,可就是那麼一個性格很急的人,卻是重慶大學光電精密儀器係的博士。在大學讀書的10年間,由於一直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他就這麼一步步讀到了博士,同時也在尋找自己將來的方向。

在10年的大學生涯中,李誌高感到光有高新技術還不夠,還一定要有轉化為生產力的手段。因此,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他也一直在尋覓機會。

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李誌高結識了《電腦報》的人。他感覺那些人與常人不同,本來畢業後就可以到國家教委工作的李誌高毅然決定加入《電腦報》。一位博導痛心地對他說:“你可不能為了錢而放棄你的專業啊!”那語氣和眼神至今令李誌高難忘,但他知道自己的選擇,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那是1995年,當時的《電腦報》隻有20多個人,但李誌高卻要挑戰自己。他說:“開拓是我的專長。”時間隻過了一年,李誌高組建的苦丁香軟件公司便已迅速躥紅。有人說是李誌高的運氣好,而他本人卻從不相信運氣一說。而且,運氣也是能力的表現形式。

李誌高的天極網最初來源於《電腦報》的CPCW網站,1999年李誌高成功地引入風險投資,組建天極信息發展有限公司,任董事總經理。他認為:“傳統資源和網絡技術手段,誰結合得好,誰就能贏利。網絡隻是手段而已。”

在北京籌建網站時,李誌高不理解網站為什麼不為賺錢為上市,上市後怎麼辦?有人說他根本不懂互聯網。他卻說:“我不是一流的人才,在和一流的人才競爭,希望能做一流的事。”他憋著一口氣,很快就拚殺出自己的山頭。2000年1月,天極網不僅被評為中文十大網站,而且是國內最大的中文IT網站。這位踏實做事的CEO,終於向眾人證明了自己。

案例分析 事業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對專業知識的良好應用能力,可以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但李誌高沒有滿足於此。因為他明白,創業者自身具備某方麵的專業才能並不夠,還要在做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其他方麵的能力。

不過在某些行業裏,有特殊知識或技能的人可以低成本創業,不需要大的資金投資,隻需要智力投資。這些才能有管理才能、行銷才能、專利等。這方麵的例子很多,如著名作家、律師、高級工程師、職業經理人、發明家等。實際上,個人的智能和專長就是一種資源。如果你是個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整合資源和信息的人,那就充分發揮自己這方麵的才能;如果你是個善於借勢的人,同樣可以成功地用小成本創業。不管你擁有哪方麵的智力才能,都要把它充分挖掘出來,讓它為你的創業行動服務。

細節08 不拋棄,不放棄

《士兵突擊》中那個一開始連單杆都爬不上去的許三多,卻憑著沒日沒夜的努力,在杆上連續大回環333圈,破全連紀錄,盡管他因此而昏迷了好幾天,這就是信念;麵對天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隊友,他卻始終保持著士兵的本色,每天負重長跑10公裏以上,這就是信念。創業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擁有的,就是這種堅定的信念。

馬雲說:“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是的,要想取得創業的成功,創業者必須具備強烈的自我實現、追求成功的創業意識。它可以幫助創業者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更可以給他們堅持不懈的勇氣和動力。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會指引創業者最終到達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

案例 決不放棄的史玉柱

如果說許三多演繹了熒屏上的“不拋棄不放棄”,那麼史玉柱則是用自己十八年的從商坎坷路,演繹了真實版的“不拋棄不放棄”。他後來所擁有的成功絕不是來自偶然:行業選擇上他精挑細選,對待競爭他守法,管理上他曆盡坎坷摸索真諦,戰術上他師從偉人,投資領域亦不落人後。

但是曾經,史玉柱的巨人集團由輝煌走向解體的過程,一直在街頭巷尾被談論,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為數不多的關於失敗的經典案例之一。1989年,史玉柱以4000元借債起家,短短5年,就位居福布斯“大陸富豪排行榜”第8位。但在1997年年初,一個震撼人心的消息把輿論攪得沸沸揚揚:巨人集團徹底癱瘓,巨人大廈被迫停工,欠債高達數億元……頃刻間財富灰飛煙滅,淪落為負債2.5億元的“中國首窮 ”,這位昔日“十大改革風雲人物”、時年35歲的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從公眾視野中徹底消失了整整3年。

盡管史玉柱當時輸得徹徹底底,但他的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倒下的巨人不會放棄拚搏,有著一股永不放棄精神的史玉柱,隨後的經曆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幾年之後,他奇跡般地鹹魚翻身卷土重來,給中國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留下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感歎號:他不僅還清了負債,還重新躋身於億萬富翁之列,勝過當年的鼎盛時期。

從一窮二白的創業青年,到全國排名第8位的億萬富豪,再到負債兩個多億的“全國最窮的人”,再到身家500億元的資本家……史玉柱演繹的這個“不拋棄不放棄”的故事,讓許多人跌破了眼鏡,也讓許多人點燃了夢想。

案例分析 在大起大落的創業生涯中,史玉柱之所以能笑到最後,是因為他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理念,在一敗塗地時依然自信堅強,才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對創業者來說,成功也許很遠,遠到你無法再多一點希望;成功也許很近,近到你隻需再堅持一步。創業是一個係統的、複雜的體係,從創業之前、創業之初到企業規模不斷發展,都需要創業者憑借智慧和勇氣,不斷尋找出每個階段的關鍵點並迅速突破。這個過程,離不開“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每一位躊躇滿誌的創業者,讓我們記住一段《不拋棄,不放棄》商人語錄吧:“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你希望成功的話,你每天要非常的努力,活好今天你才能度過明天,過了明天你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永遠告訴自己一句話:從創業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麵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但有一天一定會到。困難能躲避,但不能讓別人替你去抗。任何困難都必須你自己去麵對。創業者就是麵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