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創業素質,一樣都不能少(3 / 3)

細節09 謹慎,穩紮穩打

創業無疑需要澎湃的激情和敢於冒險的自信勇敢,但除此之外,創業者還必須具備穩紮穩打的謹慎精神。因為殘酷的現實就在眼前:創業失敗的概率很大,幾乎是90%以上!3年前新辦企業,3年後隻有10%左右發展起來的!第一年就倒閉注銷的企業占65%以上,第二年被注銷的企業在20%以上。

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那些失敗的項目中有85%沒有發展潛力,也就是說創業者在選擇行業的時候太不慎重,太缺乏眼光。而太衝動、急於求成是另一個失敗原因。這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不要太心急,選好項目再行動,否則你很可能因為不了解市場情況而導致創業失敗。創業需要堅毅果敢的決斷,而不是一時衝動,想要創業成功,就必須要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驟穩紮穩打,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道理很簡單:如果你還不會走,就想跑,那勢必會摔跟頭。但是如果勤加練習,通過平時點滴的鍛煉積累,就能夠在商戰中走穩走好,並且奔跑!

案例 今麥郎穩紮穩打走向成功

2002年4月,配合媒體宣傳,今麥郎試探性地將5000箱今麥郎彈麵投入北京、上海等樣板市場,結果在當月就被搶購一空。今麥郎由此獲得了信心,並開始著手鋪貨,同時媒體策略也及時跟進,實現轉移匹配。多年來,在農村低端市場,華龍主要以“牆體廣告+地方電視廣告”的投放策略打開市場。這套投放策略顯然不適宜城市市場,為此華龍嚐試著推出了“新1+1”傳播模式。2003年,今麥郎成為華龍銷售主力後,開始在央視廣告中頻頻現身。至此,在上市一年半之後,今麥郎配合以大範圍的廣告攻勢,完成了北方13個省市的全線鋪貨。除了運用電視廣告推廣今麥郎品牌,華龍還通過與市民生活關係緊密的都市報來配合產品的推廣,讓消費者對這一新品牌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認識。“央視+都市報”的“新1+1”模式使得今麥郎順利將其在農村市場的成功複製到一線城市。

直到這時候,今麥郎的步步為營才引起了行業老大們的警惕。2004年,一向主推高端市場的康師傅展開戰略調整,以二、三級市場為目標,開發出相應的中端、低端產品。同時,在城市市場中,康師傅與統一對今麥郎進行了強而有力地阻擊,價格戰、促銷戰、宣傳戰層出不窮。但這時的今麥郎已經依靠其獨有的銷售渠道,依靠其穩紮穩打的行事風格,在城市的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能夠從容應對巨頭的衝擊了。

案例分析 客觀來說,以華龍當時的資源而言,全國鋪貨的時間本可以大幅度縮短,但它卻沒有這樣做。前期今麥郎的推廣策略一直是謹慎、小心翼翼,以一個被眾多方便麵企業忽視的賣點——“彈麵”為開始,通過老套的廣告宣傳對市場進行教化。可以看出,華龍並不想過分刺激康師傅和統一,這樣使今麥郎能夠在一個較為寬鬆的環境中成長。無疑,這是一種謹慎並且明智的做法。事實也正是如此。直到2004年,康師傅和統一才真正認識到今麥郎的威脅,進而調整戰略,對今麥郎進行阻擊,並試圖滲透二、三級市場。然而今麥郎羽翼已經豐滿,最危險的時期已經過去。

今麥郎的成功,給所有創業者的經驗是:新成立的企業在上市推廣之初一定要謹慎、穩紮穩打,不要將自己直接暴露在強勢企業的眼皮底下。因為在自己的實力和市場沒有形成規模的時候,過早地顯露自己,可能導致強勢企業對自己的打壓。而且,一開始賺不到錢也不用著急,要謹慎小心地走下去,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旦等你對行業有了一定的了解,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那麼你就有了下一步發展的基礎。

細節10 做自己的信徒

做自己的信徒,就是要你能夠自信、自強、自立、自主,具備了這些品質,你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駕馭自己的才能。

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必須信念堅定,頑強拚搏,直到成功;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敢於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麵的能力與才幹,勇於使自己成為生活與事業的強者;自立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采取相應的行動;自主則是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膽略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直至達到成功的彼岸。

擁有了這些品質,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信徒,憑借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建立起自己事業的大廈。

案例 自強自立的七喜

七喜是美國一種汽水的品牌,它初創時,是獨立於百事可樂的,並且曾經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美國飲料巨頭展開過一場又一場飲料大戰。

當初,相對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來說,七喜完全是一個後起之秀的“小弟弟”。所以,要與這兩位老大哥以及美國其他飲料進行競爭,就需要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要尋找對立的特征,對著幹,而不能模仿。

七喜第一次最有效的進攻是1968年。這一年,七喜公司將其生產的檸檬飲料與萊姆飲料定義為“非可樂”飲料,從而在美國的可樂型飲料主流中撕開了一個缺口。將飲料定義成可樂和非可樂是七喜的首創,它無端創造出一種新的消費觀念來為它的汽水打開銷路。按照它的分法,可口可樂是可樂型飲料的代表,而七喜汽水則是非可樂飲料的代表。如此一來,七喜一下子就進入到與可口可樂齊名的層次了。七喜提出這個劃分標準的第一年,其汽水的市場占有率就達到了15%,以後的銷量則不斷上升,終於成為美國非可樂飲料的第一品牌。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的,其發展勢頭慢了下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鬥不過“兩樂”的七喜公司老板自然很不甘心維持這種局麵,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銷量提上去。

1980年,七喜公司的負責人魏茨曼在翻閱《消費者導報》時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說到,美國人民日益關心咖啡因的攝取量問題,有66%的成人希望能減少或完全消除食品中的咖啡因含量。看到這裏,他相信自己已經找到了反擊的武器。於是他立即布置公司的研究人員去調查“兩樂”中的咖啡因含量。研究人員給他的答複更增加了他的信心:12盎司的可口可樂含有34毫克的咖啡因,而同量的百事可樂則含37毫克。而作為非可樂飲料,七喜汽水的咖啡因含量則為零。

七喜汽水毫不猶豫地發動了“無咖啡因”戰役。七喜的進攻非常有效,它打到了人們的心坎上,所以,它的銷量節節上升,很快就從第四上升到第三位。

案例分析 敢於挑戰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這樣的大企業,七喜的勇氣不可謂不小,但它當然不是盲目自信。盡管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當時已經非常的強大,但七喜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它不打算模仿“兩樂”,而是要與其對著幹,走自己的路子,做自己的信徒,所以它成功了。而這種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創業精神,正是創業者需要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