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團隊,其中每一個成員的行動都不能是盲目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方向,這個規則和方向就是團隊的目標和整體利益。如果團隊的成員不能做到朝一個目標和方向努力,這個團隊就是一個失敗的團隊。在你的團隊中,如果大家心往一起靠,勁往一處使,那麼你就成功構建起了一個精誠同心的團隊,你的創業行動才會勝算更大。
細節35 團體創業成功率高
當我們翻檢曆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或商業比賽的檔案時,會發現勝出者一般是團隊。同樣,在矽穀也流傳著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由兩個MBA和MIT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幾乎就是獲得風險投資的保證。雖然這有些誇大其詞,卻蘊涵著這樣的事實:創業已非純粹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團隊創業成功的概率要遠高於個人獨自創業。
案例 合夥創業成功率高
1998年,鄧鋒與同學柯岩共同創辦了Netscreen網絡安全公司,兩人均畢業於清華大學。他們在業內率先倡導定製的ASIC芯片技術理念,推出了業界第一款專用的硬件式、高性能、整合式防火牆和VPN設備與係統,在安全市場中引進了革命性的技術發展。自進入市場以來,NetScreen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在業內樹立了革新先鋒的技術領導者的形象,並因此實現了迅猛的業績增長。6年後,Netscreen成為全球第三大網絡安全設備公司。公司於2001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03年市值達40億美元。
鄧傑,潤欣通信技術公司總裁兼執行長。他曾是怡和創業投資集團的合夥人;1996年與兩位清華大學的校友共同創立了ACD公司,並出任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於2001年成功完成ACD公司與UT斯達康的並購,隨即出任UT斯達康ACD部門總裁,ACD公司目前提供世界領先的數據網絡芯片及整體解決方案。
李峰,北京神州億品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邵曉風,神州億品公司副總裁。擁有MIT博士學位的李峰,在美國擁有創建Photonify成功經驗。2002年,他與ServGate創始人邵曉風回國創辦神州億品,在鐵道部支持下,與清華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合作,向列車提供包括多媒體終端和無線上網兩大服務。他們參加了中國無線寬帶技術標準的製定,並於2004年北京市科委“麵向奧運的無線寬帶係統”基礎設施研究項目的招標中中標。
周雲帆和楊寧,1997年在美國斯坦福的同學,1999年回國共同創辦ChinaRen網站;2002年創立空中網,致力於發展彩信、WAP、JAVA等2.5G移動增值業務;2004年7月空中網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案例分析 上麵列舉的眾多案例表明:由研發、技術、市場、融資等方麵組成的優勢互補創業團隊,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相對於單獨創業,團隊創業成功率更高,是因為大家可以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群策群力。總之,由於沒有人會擁有創立並運營企業所需的全部技能、經驗、關係或者聲譽,因此,從概念上來講,如果想要創業成功,就必須組成一個核心團隊。
至於合作人員多少,這不是成敗關鍵的因素,關鍵因素是:第一,合作原則要明確,要能夠互相監督,財務清晰;第二,能者上,庸者讓;第三,合作是智慧的結晶,一致對外,所向無敵;第四,合作盡量要優勢互補。
細節36 慎重選擇元老
對一個創業者而言,想要取得成功,必須經過許多年的努力奮鬥。這其中左右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合作夥伴的選擇。
中國房地產“大鱷”潘石屹曾被昔日一起打拚創業的3位股東告上法庭,這些當初的創業夥伴認為,潘石屹通過整體轉讓股權的方式清洗了他們的股份,為此向潘石屹索要1億元。由此可見,親密的朋友並不等於最理想的合作夥伴。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合作創業的企業中,經過3年團隊仍然能夠完整保留的不到5%。因此,創業者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一定要慎重,不僅要求雙方在能力、性格上都有較好的互補性,而且還要知根知底,相互信任。
案例 選錯元老,無奈關門
學酒店管理專業的李萱一直夢想著做一家餐飲公司。2004年,李萱和一個合夥人在北京開了一家做宴會外賣服務的公司。她的合夥人是一位擁有10餘年外賣經驗的“海歸”,一直在海外工作的他曾同時掌管5個餐飲部門,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有這樣的管理者輔助,讓李萱感到很有信心。
最初,他們為朝陽公園附近寫字樓裏的公司做了幾場司慶、公司聚餐和新聞發布會等活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也為公司賺取了不少利潤。
然而不久後,李萱的公司在客戶開發方麵越來越難,接的訂單也越來越少。她的合夥人盡管在國外做宴會方麵擁有豐富的經驗,但在國內幾乎沒有客戶資源,而且也缺乏開拓客戶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決定附帶做工作餐(快餐)業務,因為做工作餐的運作資金不需要很多,相對循環周期短而且靈活。她認為北京的商業圈很多,快餐市場相對穩定,其發展已日漸成熟,盡管利潤不高,隻要數量得以提升,利潤仍是顯而易見的。就這樣,公司以宴會外賣為主打項目,用快餐保障收支平衡以及維持公司正常運轉,生意又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