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生意沒有小周想象得那麼好做。雖然自己業務熟練,但財務混亂。由於是剛開始創業,也沒有聘請專門的財會人員,他認為:反正市場才是決定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動力,當領導,市場知識比財務知識更重要;搞管理,銷售報表比財務報表更誘人;做決策,來自市場的調查數據比來自財務的預算核算更關鍵。結果,他的財務很快出現問題了,由於支付不起每月給銀行的債務,貸款到期也無錢償還,銀行毫不留情地把他抵押的房子給拍賣了。至此,他的“創業”宣告失敗,又回到了原來一無所有的狀態。
案例分析 小周的情況還算好的,至少沒有無家可歸。但別人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房而無錢,所以以房產做抵押的貸款者占絕大多數。本質上來說,個人抵押擔保就意味著你向銀行承諾,如果企業運營不力,無法還款,那麼你將拿個人財產來還款。銀行會要求企業負責人拿家庭資產來抵押貸款。創業失敗了,你可以擺擺手走人,但是別以為你可以同樣容易扔掉違約貸款。雖然銀行通常不願沒收私人住宅來彌補小型企業貸款的損失,但是要知道,如果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回收貸款的話,銀行有權拍賣你的房產,而且他們也真的會這麼做。
而且,如果在創業時遇到困難,比如資金周轉緩慢、贏利效率低下、投資決策失誤、資金鏈條斷缺等因素,無法按期償還銀行借貸時,要延期償還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因此,成功的個人創業者指出,在創業初期,最好是盡量減少現金的投入,如果一次性投入在5萬元以下,應盡量采取民間資金拆借的方式;如果一次性投入在10萬元以上,則盡可能地拆借社會遊資。畢竟,這兩種借貸方式都比較靈活,而且還款方式也可以直接和當事人協商,這對個人創業者,特別是對初次創業者是大有裨益的。
細節57 應付工資,千萬別拖欠職工
《國富論》裏說的好,我們每個人都是作為經紀人存在的,隻有保證了員工的薪水和福利,他們才會認真地工作。每位員工對自己的價值都有一個評定,而且會隨時間而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身為老板,不僅要保證不能拖欠員工的工作,還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員工的價值重新判斷,調整薪水以適應員工的能力和發展。
案例 自作聰明自討苦吃
某公司以每月最後一天為工資發放日,朱小姐進入這家公司兩年多來一直如此。由於今年7月份朱小姐的合同即將到期,公司決定不再繼續與其簽約了,於是有些待遇上便漸漸沒了朱小姐的份。5月底,公司副總突然將朱小姐等幾位員工叫到辦公室,解釋說由於公司最近運營資金緊張,所以員工的工資要拖1個月才能發放,並且請各位不要聲張。原本朱小姐也沒有意識到什麼,仍照常工作,直到無意中得知,大部分員工還是按時在5月底發了工資,隻有部分合同即將到期的員工被拖欠了工資。朱小姐十分氣憤,想著反正在公司待不久了,就去找副總理論。副總拿出《勞動法》指出,由於單位經營狀況不佳,公司可以延遲1個月發放員工工資。朱小姐氣憤不已,難道就這樣吃虧嗎?
她找到了做律師的朋友谘詢,朋友告訴她,公司披著合法的“外衣”蒙騙員工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我國《勞動法》上確實有對於用人單位延遲發放工資的規定,但是其延遲的啟動需要一定的程序才行。他們單位根本就沒有得到本單位工會的同意,也沒有向主管部門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所以不能以此為由拖延工資發放。
可是該怎麼辦呢?朋友建議朱小姐不如利用老板的自作聰明,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因為朱小姐的勞動合同7月份才到期,而公司拖欠工資已成事實,員工完全可以依據上麵的條款主動提出因用人單位的過錯解除勞動合同。因為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外,還應支付克扣或拖欠工資額的25%的補償金。”朱小姐除了能夠拿回應得工資外,還可以要求25%的補償金。朱小姐在這家公司工作兩年有餘,至少可以得到兩個月工資收入的補償。這一點,是合同到期終止勞動關係所沒有的。就這樣,老板隻好啞口無言地多付了朱小姐兩個月的工資。
案例分析 這正所謂“偷雞不成蝕把米”,朱小姐跳槽的選擇看來是正確的。不管怎樣,無故拖欠員工工資,這位老板的信譽和人品都是值得懷疑的。為了一點點利益,居然可以欺騙自己的員工,這樣的企業是不可能做大做強的。
案例 砸鍋賣鐵也要發工資
返鄉前兩天的一個上午,小雙鵝製衣廠的20多名員工領到了自己一年的工資。除了高興之外,他們的心中還有一份說不出的感動。因為他們知道,這筆工資款是女老板經過近半個月的四處借款才籌來的。
小雙鵝製衣廠在年初招了25位外來民工。可是到了年底,企業出現了暫時性的經營困難,外麵十多萬元的貸款沒能及時討回。麵對二十多萬元的流動資金缺口,女老板一籌莫展,員工們一個個也開始擔心起是否能如願拿到一年的辛苦錢。
按當初約定,民工返鄉的日子就要到了,做了6年童裝生意的老板徐水娥覺得再困難也不能拖欠民工工資。以前生意好,她每年都是足額及時發放民工工資,現在雖然困難一點,可她想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發工資,辛苦一年的工人全靠這點錢回家過年呢。徐水娥於是四外籌資,向親朋好友借款,終於拿到近8萬元,籌齊了所有的民工工資。她又連夜對民工工資進行清算,第二天趕緊為民工們結清了所有的工錢。
結果,年剛過,這些員工就趕回來開工。並且表示,即使老板現在沒錢付他們工資也沒關係,因為他們相信她。
案例分析 如果說上麵那個案例是反例的話,這個就是正例。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老板隻有得到了員工的忠心,他們才肯努力讓這個企業發展壯大起來。既然承諾了每個月發薪水,不管你有多困難也要想辦法做到,這不僅是做人的誠信問題,更關係著你的事業成敗。
細節58 短貸長投,慎用“低價”錢
就中國目前的現狀而言,國有企業(有著銀行支持,甚至可以拿到長達10年的貸款)是不會出現“短貸長投”的問題的。但在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中,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民企、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普遍不暢,所以不得不用短期資金來做長期項目。表麵看起來這樣很劃算,而且也比較容易獲得貸款。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史玉柱後來總結自己失敗教訓的時候曾說:我失誤就失誤在那時候不懂財務知識,將流動資金大量投入固定資產建設,結果使企業流動資金枯竭。企業也受此拖累,最後支持不下去了。在華爾街,常將為大規模並購而新增融資的企業稱為開啟潘多拉魔盒。也就是說,在並購的夢想兌現之前,如果資本運作演砸了,損毀的將是整個企業。
20年前,浙商會創始會員共84家,如今隻剩2家;20年間,浙商會共有7任會長,其中的兩位現在多方尋訪都無法知道下落。這個數據和浙江省工商局的統計不謀而合:據浙江省工商局統計,全省1988年以前注冊的私營企業共有7260家,到目前為止還存在的隻有1078家;1989年注冊的私營企業共有1035家,到目前為止隻剩351家。為什麼呢?
這是大浪淘沙的時代。中小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就較弱,如果自身管理出問題,很容易撐不下去。在宏觀調整來臨的前些年,中國的信貸政策和地方土地政策比較寬鬆,有不少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生產製造企業為滿足自身生產經營的需求,拿了土地並且建了廠房購了設備,除了自籌一定比例資金外,其餘部分都是跟銀行借款,但均為一年期以內的貸款。
但隨著行業內競爭愈加激烈和原材料價格的不斷攀升,生產製造企業的利潤率不斷下降,如低壓電器、紡織、印刷等行業甚至低到5%以下。這就往往導致企業投入到固定資產上的資金,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收回,即一年期的貸款到期後,企業將麵臨著巨大的還貸壓力,甚至根本無法還貸。同時,一些企業的生產銷售每年都在增長,這也意味著企業經營的發展也麵臨著一定的資金缺口壓力。在上述兩重壓力下,有些企業老板憑借在民間市場的融資能力僥幸過關,可也是舉步維艱、戰戰兢兢,但更多沒有那麼幸運的企業就因此倒閉。所有這些,都值得初創業的你引以為戒。
案例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就融資規模和其錯綜複雜程度而言,德隆在中國的企業界獨一無二。而德隆正是憑借這些合法與不合法的融資方式才發展成為龐大的企業集團。德隆產業整合需要大量的長期投資,它往往依靠向銀行及其他機構短期融資,以保持資金平衡。但這是危險的平衡,一旦資金鏈斷裂,後果不堪設想。偏偏這些資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短期融資,被德隆用在了實業的對外擴張上。眾所周知,德隆的實業以傳統產業為主,回報緩慢。這樣的短貸長投,無異於玩火。2004年,隨著對德隆的質疑不斷增加,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德隆客戶的信心動搖了,於是“短貸長投”的資金鏈斷了,遊戲就此結束。德隆通過短貸長投竭力打造資本航母,卻最終一敗塗地,以近乎慘烈的方式警示著後來的幻想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