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對麵的傳奇

勞博?廣告門網站創辦人、CEO

從2008年起,三年來,廣告門網站訪問了不少廣告傳播行業的奇人和怪人,很巧的是,他們是這個行業的重要財富。

我代表廣告門網站,采訪了其中相當部分人物,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坐在他們對麵聊天時的場景。他們身上,濃縮了大部分廣告人的特質:智慧、樂觀、開朗、反應奇快,又擁有各自的鮮明特點。比如楊海華(攬勝廣告創辦人)在下著瀝瀝小雨的北京東四九條胡同的院子裏說“人類寫的小說,我全不看”時的深邃眼神,頓時會讓你覺得“小說”這個詞語為什麼會存在。高峻(梅高廣告董事長)是在喝完幾杯紅酒後接受我們采訪的,他的腳步可能淩亂,但神情很堅定,在回憶起當時出來開廣告公司時,我能明顯感覺到他25年前的心態。楊石頭(智立方創辦人)在笑著回憶往事和展望未來時強烈的感染力,會讓你快速地認同他的價值觀。

“奇人”和“怪人”這兩個類別,恰恰是我們選擇訪問對象的一個基本標準。我們當然認同衣著光鮮、精神抖擻的職業經理人,但會花更多精力來尋訪這個行業的一個個傳說或傳奇人物。傳說林桂枝(奧美廣告首席創意總監)從不保留自己的作品,當我們問她這個問題時,她淡淡地說“過去了的作品不值得一看”,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對自身“羽毛”特別看重的團長(陳紹團,上海靈獅執行創意總監),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到他的精神潔癖,於是他到今天,仍然保留著親自寫標題的習慣——“我不容許日後看到自己的作品時後悔。”他說。

廣告人之間的際遇也很奇妙,林桂枝回憶說,現在想來,當年經常從上海火車站送她坐火車回北京的,正是團長。楊石頭曾經為高峻的梅高帶來一年近60%的營業額,後來一衝動(為了擁有獲獎作品),離開年薪百萬的副總經理職位,投奔北京奧美做了一介小文案。

本書中的15人,對創意的高標準都有一種近乎於變態的執著,而這種執著,正好成就了他們對這個行業的奉獻:狂熱創新、不拘一格。楊海華的攬勝是個小公司,但生產出讓任何大公司都不敢小視的作品,眾多地產廣告創意人均以能進入攬勝為榮,但現狀是,更多的人進去攬勝後,不久就匆匆離去——因為攬勝的創意文化太獨特了。所以攬勝一直沒有變大。

我們希望能發現更多廣告行業的傳奇,於是不顧一切,期望從這些人物身上深深地挖下去,幸好他們沒有拒絕我們的要求,並暢所欲言。他們所展示的經曆或經驗,正是我們希望挖掘到的深度廣告價值:這到底是一個浮躁的行業,抑或是值得尊敬的行業?答案留待您在書中查看;通過了解他們,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品牌主、媒體和一般讀者能清晰地發現,廣告行業裏的奇人怪人,往往有著厚重綜合、充滿靈性的基礎,這個行業的眾多智慧作品,是眾多行業精英們的彙聚表現。

我相信,書中呈現,僅僅是他們的舊故事、舊傳奇,我們想關注的,是他們更多的新故事、新傳奇。你覺得呢?

祝閱讀愉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