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者印象:陳耀福
陳耀福的朋友奇多,大家習慣稱他為“阿福”,如此一來關係頓時親近了許多。除了在朋友中口碑極好外,這位來自新加坡的傑出廣告人擁有不少大陸粉絲,被評價為“在行業的專業之外擁有無與倫比的親切感”。在中國大陸工作的這些年間,阿福對大陸廣告有著自己的獨特認識,誠懇的表述和樂觀的堅持讓人為之動容。曾經有一位網友這樣評價陳耀福:
陳耀福可以說是最早啟蒙我對廣告認識的廣告人之一,
也是我打心裏最喜歡的廣告人。
看著他的《阿福看世界》長大,
對這位新加坡的廣告人懷有無與倫比的親切感。
印象中最深的是他講到大陸的廣告不夠生活化,
缺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永遠隻展現未來生活美好的一麵。
這個觀點一直被我視為真理。
喜歡他的淳樸和真誠,
喜歡他的堅持和認真,
喜歡他的廣告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喜歡他對廣告發自內心的熱愛。
因為他,
喜歡智威湯遜;
因為他,
發現《智威湯遜的智》這本好書。
雖然很可能他永遠不知道,
遠方有個人因為他的啟蒙,
愛上了廣告這個行業。
在心中,將這位大師視為摯友和榜樣!
阿福有一天是否會知道這個網友懇切的心跡呢?
阿福做廣告的足跡遍布新加坡、中國台灣和大陸各家4A廣告公司,對廣告行業產生的影響輻射到整個東南亞,甚至是全球各地。他的獲獎作品也觸到了世界級各大獎項,嚐過獲戛納廣告節全場大獎的過癮滋味。但那種過癮隻是一個時刻,真正讓他持續過癮的,是其投身的廣告行業。
於是,業內公認的最有童真的阿福堅守在廣告的位置上,像個孩子一樣看世界、看廣告,以最單純的觸角去了解、去規劃、去描繪自己心中的廣告。如果有一天你遇見他,你可以到他的辦公室坐坐,那裏絕對有有趣的東西等著你把玩;如果你在路上偶然遇見他,不妨看看他兜裏揣了什麼,搞不好,一把仿真的玩具槍就被你搜出來了……
在這個充滿創意與想象的行業,理想很重要,堅守更可貴。廣告可以玩花樣,但在做廣告的生涯中,是玩不得花樣的。不如學學阿福,來一點童真,讓廣告也變得真誠起來。
廣告門專訪
StayPure(保持純真)
東南亞創意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大陸。作為新加坡華人廣告的傑出代表,三年前,陳耀福加入上海達彼思,任達彼思中國區執行創意總監。這是一個在新加坡、東南亞地區都擁有極高尊敬度的創
意人。
在台北智威湯遜(任執行創意總監)工作時,業界幹脆叫他阿福,一個很親切的名字,跟他本人的氣質十分契合。在台北,他獲得了外籍人士在台北少有、獨有的廣告影響力。他的寬容、親和以及大膽的創意嚐試,讓他在台北擁有強大的磁性。一時,“阿福現象”被作為一個專有名詞使用。
一到上海,阿福就以喜力啤酒的“攝影師篇”獲得眾多好評,很多獎項也被這個作品收歸所有。今日,毛鐦、CK謝誌傑、Antonius、Stanley、Michael等悍將已經成為阿福身邊的得力助手,來自北京的優秀文案代表阿三也在這裏擔任創意組長。
上海達彼思一直有著不錯的創意傳統,對於過去、今天,阿福有什麼要跟我們說的呢?對於未來,阿福有什麼具體設想?我身邊有一個比較資深的廣告人朋友,他的眼中隻有一個偶像,就是阿福。
是什麼特質,讓阿福擁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百聞不如一見,我還是親身前往拜訪吧。
寄給消費者的明信片
廣告門:《阿福函授班》還繼續開課嗎?
Q阿福:是的,《廣告雜誌》的阿福專欄還在寫,寫了六年多了。
廣告門:《阿福函授班》很好玩。懷念台北嗎?
Q阿福:在台北,作品很多,好的作品也很多,量也很大……交了一堆很好的朋友。我走的時候他們就說:哎呀,阿福你要跟我們保持聯係……他們說,你走了給我們寫專欄,每個月寫一篇,1000個字。我說我寫專欄很慢,我喜歡寫的事,我總會用很多時間去思考要怎麼寫。我不是個很多產的人,我沒有辦法寫得太快,因為我怕寫得不好的話,兩篇三篇寫得不好的話,別人會……好吧,不如想一個更方便的方式,就想到明信片,有圖,有文,有消費者……給誰收?就是給消費者。希望通過明信片的方式去表達一些對廣告的看法,我最喜歡的一張是Vol.126這張(找出明信片《服務員》Vol.126),我已經寫了這麼多了,你看,從第114寫到了第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