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陳耀福: Stay Pure(保持純真)(2 / 3)

(指著明信片)這是我在泰國,一個飯店的服務員給廣告同事服務時的場景。當服務員把咖啡帶上來時,真的就是這樣跪下來服務的;他以客為尊的態度,的確讓人受寵若驚。這是曼穀一家非常優秀的飯店,你們有機會要去那裏度假,那裏服務還蠻好的。在這裏,可以好好地思考廣告這個服務行業,要如何站起來(笑),很多人在跪著作服務。來到複興公園(上海達彼思)後,我也寫了一張,但寫的什麼我忘了。

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餐廳,叫梧桐,是法國餐廳。他有一個經營理念,認為客人每一次離開餐廳之後,都應該有一些難忘的美食體驗。我自己的確親身感受到這一點。經營還是要有一個理念,一個idea。我在歐洲買過一張明信片,說的是鳥人,哈哈哈,大概那時候有什麼事心情不好。

入行前十五年

廣告門:對了,你以前在麵對媒體的時候,很少談及你的第一年到第十五年。我們很感興趣的是,在你從業後前15年裏,你認為收獲的比較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Q阿福:最寶貴的是,從我入行到前麵七八年時,我是一個非常非常快樂的廣告人。入行時做助理美術指導,基上是作設計的部分,完稿也做過,腳本也畫,什麼都做。那個時候,新加坡廣告發展很蓬勃,有很多大師,英國的、澳大利亞的,都在新加坡,包括尼爾·法蘭奇(NeilFrench),包括吉姆·艾奇遜(JimAitchison),很多啦。

然後,我們其實很幸運,當年的新加坡,4A廣告公司都在新加坡設有辦公室,而且都以新加坡為基地做區域中心。那時候廣告業也算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我覺得很幸運,每個月可以拿薪水,每天做不同的東西,又有這麼多的師傅教我,其實真的是在打基礎。做了三年,老板說:“你加薪吧!”哦,加薪呀,好吧,加就加吧。我的升職和加薪從來都不是我要求的。我的第一份工作,老板跟我談好了一個價錢,做了一個月後,他不好意思,就加了我一些,大概覺得自己給少了吧。我其實是乖小孩,很乖的,然後產出也還不錯。一個創意團隊裏麵,雖然你隻是一個小朋友,但如果是他們喜愛的小朋友,他們就會對你很好。就是這樣子學上來的,前七八年的時候,我基礎打得特別好,也比較能夠了解那個層麵員工的心態。

後來比較大的轉折,是去了李奧貝納。我第一份工作做了1年;哇,第二份在新加坡最大的一家本土公司做了5年;再然後在精信做了5年。在精信,那幾年的變化很有趣:那5年,我有一個很好很優秀的老板,是印度十大傑出青年之一,除他之外,另外九個都是電子業、金融業等等行業,隻有他是廣告行業的,現在他在紐約。我跟了他三年,那個時候跟他學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在精信才真的懂得什麼是創意,之前懂的僅僅是執行,從精信到李奧貝納就“砰”(頓悟)……

那個時候我還降級,在精信做創意總監,到李奧貝納,降級做組長。到李奧貝納,那時應該是第十年了吧,主要是做麥當勞廣告。麥當勞也給我很好很好的經驗,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國際品牌,在新加坡怎麼樣,我們怎樣吸收他們的Know-how。李奧貝納也給我一個很好的舞台,第一年他們就把我派到美國芝加哥總部去,算是實習啊。去看、去了解麥當勞和美國李奧貝納都在做些什麼,然後在那邊成長很快,從那邊才兩年不到就被挖腳,挖到中國台灣(智威湯遜)做執行創意總監。那個時候,其實很舍不得李奧貝納,但是我也想到李奧貝納在新加坡市場的狀況,中國台灣當時有這樣難得的一個機會。

我跟我老板提出要走的第二天,她給我一張機票,說你到香港去見李奧貝納的區域創意總監,你想離開新加坡,我們一定能找一個位置給你,不管是中國香港、台灣還是大陸李奧貝納。第二天我就去香港,見了李奧貝納的區域創意總監。當時我和他聊,聊我自己是怎麼看自己,怎麼想,為什麼要接受台灣這個機會。他說,你真的要去台灣做廣告嗎?我說我真的想去,雖然在印象上,覺得好像去香港比去台灣更牛,但是我覺得我還蠻崇拜台灣一些優秀廣告人的,比如孫大偉、許舜英,我覺得他們蠻牛的—我特別喜歡孫大偉,後來也和他成了朋友。然後我跟區域創意總監說我要去啊,因為台灣有一個空間可以做中文廣告,因為我想做中文廣告。

廣告門:之前一直是做英文廣告?

Q阿福:是,那個下午,我和我們的李奧貝納區域創意總監談完之後,他同意我的選擇,他覺得我的決定是對的(大笑)。然後我回來向我老板報告,我的老板,也是亞太地區前創意總監,她現在退休了,她把我當她的孩子一樣看待。她說,你們都是我的好孩子,你們現在要離家自己去獨立了,挺替你們高興的。現在我們還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