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徹底淪陷了,不過整個日本想要平靜下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日本各地都有反抗勢力,中國軍隊還要進一步掃蕩日本,直到日本國內再也沒有反抗勢力。
十二月底,日本平定的消息傳到了國內,高鴻信馬上宣布將原來日本的四國島、九州島、本州島一起組成一個新的省份海東省,省府便設在江戶城。
日本作為一個國家正是宣告滅亡,在整個東亞,現在也隻剩下朝鮮一個國家了。
就算是朝鮮現在也感覺到了一絲什麼,畢竟現在整個國家四周都是中國的地盤,自己身在另一個國家的包圍之中,怎麼能不趕到惶恐。
現在的朝鮮國王是李玜,而且以前被李玜寄予厚望的王世子李昊卻英年早逝了,李昊的兒子則被冊封為王世孫。
處在晚年的李玜對於現在朝鮮的局麵也很清楚,但是又無可奈何,中國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而且朝鮮周圍也沒有什麼國家可以作為援助。
等著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是一種煎熬。
日本被中國攻擊,如果是以前李玜肯定會高興的手舞足蹈,但是中國卻一舉消滅了日本,這樣一來,李玜就隻剩下苦笑了。
神武二十八年(公元1832年),朝鮮國內已經暗流洶湧,中國開始不斷往中朝邊境調兵遣將。
中國的東海艦隊與北海艦隊也再次集結起來,對馬島與濟州島集結了大量的軍隊,隨時準備渡海進攻朝鮮王國。
不過高鴻信為了省事,先派遣了使者,到朝鮮的都城漢城傳旨,勸說李玜同意內附。
如果李玜同意內附的話,朝鮮便能兵不血刃的並入中國,中國也可以少非一些力氣。
李玜自然不會對中國傳旨的使者如何,反而要好吃好喝的招待著。
不過內附的事情,對朝鮮國內的影響確實巨大的,朝鮮畢竟是一個獨立國家,而且搬到之上一直都有獨立國家,並沒有徹底並入中國。
國家民族意識如日本一樣也很強烈,不過有很大一部分人心裏是希望並入的,對於中原文化的認同早成了這一切。
此時後世的朝鮮文字,也還隻是一種輔助的文字,朝鮮國上下如同中國國內一樣,用的都是漢字。
所有的朝鮮官吏都是中國通,對於中國文化的掌握甚至超過了中國國內的許多人。
自然而然也就分成了兩派,在李玜看來都很有道理,一時也決斷不了。
不過中國給的時間可不寬裕,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很快便到了。
最後李玜還是決定反抗,畢竟不反抗一下他也不知道最後到底能不能出現奇跡。
身份越是顯貴,僥幸心理也就越重,李玜自然也向賭一把,等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再投降。
李玜拒絕了之後,也就以為這朝鮮半島將要麵臨戰火,朝鮮的國內的大軍開始集結起來,準備抵擋中國軍隊的侵略。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雄糾糾氣昂昂的度過了兩國的界河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