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也跟著附和道:“還是禦史大人想得周全,不過臣建議大王先派人去遊說燕國,燕國有張唐抵禦齊國不難。至於趙國大王隻需派兵震懾,趙國怕是不敢與秦國開戰。”
嬴政點點頭,畢竟自己年少在趙國之時可沒少受羞辱,也是時候為自己討回顏麵了,轉頭向蒙驁問道:“蒙老,你可還有良策?”
蒙驁捋著長須緩緩出聲:“三位大人之策算無遺漏,可行!出使燕國的人老臣倒有一上上之選,上卿蔡澤!至於出使趙國的人還得有勞丞相費心。”
“吾門下客卿甘茂之孫甘羅可往,此子雖說年少,其人聰穎膽識過人。”
蔡澤本就是燕國之人,見蒙驁推舉自己順口應了下來。隻有甘羅乃是呂不韋推舉尚不知其意願,隻得讓呂不韋代傳詔令。
事畢嬴政散了朝會,贏傒、呂不韋見朝臣風向大變,心中憂慮哪裏還有心情在王宮逗留,兩人告退之後便回府安排眼線出門探聽消息。
百官退去,大殿裏還剩下禦史屠岸賈、蒙驁、舍人李斯、內史衛騰、衛尉麃公,嬴政向眾人問道:“諸卿覺得甘羅此人如何,可堪大用?”
屠岸賈眉頭微皺:“鋒芒畢露爭強好勝之人難成大器。”
同屬呂不韋門下客卿,李斯倒是不便多說,不過心裏也不想甘羅受到重用:“此等年歲正是求學之時,為了功名而投身公門實屬不妥。不過聽聞張唐將軍當初就是在甘羅的勸導下才答應前去燕國,這人還是有才能。”
一旁麃公附和道:“不錯,這些日子沒少聽他吹噓他說服張唐的事。年紀不大就如此追名奪利,他日必是佞臣!”
“各位還請嘴下留德,你們可以心裏對他不滿但不要說出來,隻要能為大王所用為大王排憂解難就是良才!”蒙驁的話讓眾人羞愧不已,蒙驁沒有理會眾人:“大王,知人善用才是為王之道。昔日齊相孟嚐君尚且依靠雞鳴狗盜之徒逃得一命,大王乃一國之君自然要知人善用。隻要不是為了搶占功勞陷害他人都可以為大王所用。”
蒙驁的話中之意嬴政會意,張唐之事的確不宜多言,眼下人多嘴雜難免會傳了出去,嬴政便借華陽夫人相邀的名義將蒙驁帶到後宮。
“蒙老,那甘羅可真有將張唐出燕之事歸功於己,這是鬥呂不韋的有意試探?”
蒙驁點點頭:“呂不韋想要獨掌相權那就得想辦法除掉張唐,按理說甘羅是不會見到張唐,自然是呂不韋有意為之。”
“看來這甘家已經投靠了呂不韋!蒙老,你認為甘羅去趙國能否讓趙國割城謝罪?”
“甘羅此去趙國必成,趙國本身就懼怕秦國,大王登基以來秦國還不曾攻打趙國,大王曾經受質趙國以此來威脅趙國,君王不可辱!趙國隻得割城謝罪,想來也是呂不韋給甘家的承諾。”
沒過幾天,蔡澤、甘羅兩人離開鹹陽各自向著燕國、趙國而去。嬴政應呂不韋的請求還讓蒙武麃公兩人領兵屯紮在趙國邊境。
正如蒙驁所言,有秦國強橫的兵力威脅支持,趙王親自迎接甘羅入宮,一眾趙國大臣甚至不敢與甘羅高聲說話,至於割城謝罪之事趙王也一口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