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名字叫小白,小樣的小,白目的白,聽起來似乎智商嚴重匱乏,在當今網絡時尚用語中,大抵也是菜鳥、白目之類的意思。當然,他並不是真的很白目,相反,他看人很有一套,至少在年輕的時候是如此。

這,便是他身上最大的優點。

一個人不怕缺點多,就怕沒優點。隻要我們能盡量放大我們的優點,那麼再多的缺點也不足為慮。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小白還是公子(春秋時諸侯之子稱公子)的時候,就看出來了,他的哥哥齊襄公諸兒(不是豬兒)做事情很沒邊兒,齊國必將有一亂,還是早走為妙。

於是小白非常明智的離開了齊國,去往別國尋求政治避難,事實後來證明,他這個舉動非常有遠見。

齊襄公做事情怎麼沒邊兒呢?我們一個一個的來慢慢說。

首先,齊襄公太多情了。

大家要說了,人不多情枉少年,這有啥好大驚小怪的。但問題是齊襄公多情誰不好,偏偏要去多情自己的親妹妹文薑,這就太誇張了,兄妹亂lun,放在哪個時代都得被唾沫星子淹死,何況是周禮森嚴的春秋時代。

要知道,周代的宗法製有嚴格規定,同姓貴族不得通婚,連姓相同都不行,襄公與文薑之間禁忌的愛豈能為世俗社會所接受?

更加誇張的是,即便文薑被齊僖公(齊襄公之父)嫁到魯國(今山東曲阜),成了魯國國君夫人,足足十五年分割兩地,仍然不能阻止這對癡男怨女的刻骨相思,最終,齊襄公竟然派人暗殺了妹夫魯桓公,然後把妹妹文薑接到齊魯邊境金屋藏嬌,明目張膽的同居起來。

這可真是一段驚世駭俗的無敵畸戀,相比起來,楊過與小龍女的師徒戀,甚至如今甚囂塵上的同性戀,都顯得太小兒科了。

所以饒是生性風流好色無比的公子小白,也實在沒辦法接受他老哥這所謂的“偉大愛情”,他最痛惜的是齊襄公娶了一大堆老婆,卻就這樣完全的被冷落在一旁,白白的守了活寡,這可真是暴殄天物。更糟糕的是,天生情種齊襄公即位十二年,竟然沒有兒子,而且看樣子還會繼續沒有下去,以後齊國的國君由誰來接任呢,這才是最大的一個問題。

其次,齊襄公窮兵黷武,侵鄭、滅紀、吞部、平郚,連年征戰,拓土開疆,卻忽視了經濟建設與國計民生,所以看似威風八麵,其實大損國力,而且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最後,齊襄公驕傲自大,輕慢卿士,太不拿自己手下當人了,《史記》上說他在位期間“殺誅數不當,數欺大臣。”幹了好幾件缺德蓋冒煙的事兒。這才是最致命的。

第一件缺德事兒:齊襄公為了掃除與妹妹文薑通奸的障礙,指示公子彭生殺了妹夫魯桓公,事後卻殺了彭生滅口,如此忘恩負義狼心狗肺,誰還肯為他效力?

第二件缺德事兒:齊僖公有個弟弟叫夷仲年,兩人關係很好,夷仲年早死,留下一子名公孫無知,齊僖公對他視如己出,寵愛有加,甚至給他如嫡子般的身份待遇。也許是由於嫉妒吧,齊襄公一上台就罷除了公孫無知的特殊待遇,公孫無知於是懷恨在心。

第二件缺德事兒: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兩位大將去守衛邊疆,約定服役期一年,期滿就派人去替換他們,讓他們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然而齊襄公最後卻違約了,期滿也不放人家回來,這就太不厚道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紮根邊疆,我為祖國獻青春”的高尚覺悟的,將士們想念老婆孩子熱炕頭,想念燈紅酒綠花花世界,他們實在無法繼續忍受這枯燥、寂寞、辛苦的戍邊生活了,於是,他們反了。

該夥“反動分子”與公孫無知聯合起來,依靠從被齊襄公冷落的後宮女人那裏得來的情報,在齊襄公出外打獵的時候發動政變,殺死齊襄公,立公孫無知為君。

然而好景不長,齊襄公得罪不少人,公孫無知也未必就沒有仇家,沒幾天,公孫無知就很無知的死在了一個仇人手下,齊國的君位再次出現空白。

顛沛流離,漂泊他鄉的公子小白,他終於等來了他夢寐以求的機會,然而很不幸,這個機會並不隻屬於他一個人,他必須通過一場殊死的鬥爭,一場你死我活的兄弟相殘,才能奪得。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當時齊僖公已成年的兒子一共有三個。

長子諸兒,嫡出,名正言順的君位繼承人,當了十二年國君被殺,很慘很丟人。

次子公子糾,庶出,但其母魯女深受僖公寵愛,兼魯為傳統大國,公子糾靠山雄厚,又有管仲、召忽等賢人輔佐,所以他在國內的呼聲最大。公子糾在齊國內亂發生之前也逃走了,目前就避難在魯國。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公子糾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奪取君位的大好機會,魯國也更加不會放過這個幹涉齊國內政的大好機會。

誰叫齊襄公給魯國人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大帽子呢?現在不趁此機會占齊國些便宜,那不傻嗎?

三子便是我們的公子小白了。比起幸福的公子糾來,小白那可真是一個苦命孩子,母親衛姬死的早,父親僖公給他安排的政治班底也遠不如公子糾雄厚(隻有鮑叔牙一人),母家衛國雖是周初分封的老牌大國(周文王子康叔始封),但最近也是連年**,國君衛惠公整天忙於鎮壓國內反對勢力,哪裏還有功夫管齊國的閑事兒。看來指望外援是不大可能了,小白隻能自己找門路。先逃到潭國(今山東濟南西南),遭到拒絕,後來又逃到了莒國,這才安定下來,而且一待就是足足八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