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領導最核心的激勵取決於自身。群眾需要通過領導的肯定來確認自己的價值,而領導不能簡單地人雲亦雲,不能依群眾一時一事的情緒而偏離給群眾帶來根本和長遠價值的方向。但領導也是人,也需要激勵。
美國的巴頓將軍在南非率領盟軍突破隆美爾的防線後心情非常失落,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對手隆美爾並不在防線上。這時他的一個參謀說了一句話,“整個麥克馬洪線是根據隆美爾的思想和理念布成的,突破了這個防線也就戰勝了隆美爾”。巴頓將軍倒了兩杯紅酒,遞一杯給參謀說:“我們喝酒吧。”
下屬中這種參謀是不多的,或者說絕大部分下屬是不敢考慮對領導激勵的。因此,領導要善於自我激勵,要善於正確地評價自己的價值。讓每一點自我境界的提升都會使自己增加自信,讓每一點自我價值的認識都會使自己更有力度。
領導是組織的頂梁柱。對於追隨者而言,一個核心理念是:跟著這個領導者是有前途的,“會把我帶向我想要的未來”。有了這點認識,哪怕眼前物質少一點,委屈多一點,眼前痛苦多一點,幸福少一點,都會始終追隨。
領導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首先要認識自己,改造自己。怎樣讓自己從工業時代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進入網絡時代的軌道?怎樣從執行到位、管控有效的眼前利益中解脫出來,進入善於引導、注重長遠價值的未來軌道?
領導創造價值的最大考驗在於自我價值的提升。所以領導的自我激勵是領導成其為領導的重要前提。每個人都在既定的曆史條件下生存,每個人都隻能在曆史所提供的條件下做事。但是觀念先行的好處是——我們可以站上引領趨勢的高度。
領導者的自我激勵,從思想上首先要讓自己從權威時代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進入麵向後權威時代的軌道。從行為上,領導者要進行角色轉換,從業務公關、“先遣部隊”、“監獄長”的角色轉型為導師、神佛與資源整合者,讓自身在更高的平台上來牽引組織發展更長遠的未來軌道。
經得起曆史考驗的真理並沒有改變,其中作為思想價值的原則是“你有一桶水,才能給別人一杯水”。領導同樣是這樣。領導要引領一批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去奮鬥,要對一批精英進行價值激勵,他的自我激勵就必須要達到“佛的境界”,用修煉成熟的佛法來普度眾生,進而在曆史上留下的軌跡。在全球領導人中,對領導的價值最有體驗的領導者之一是美國前任總統尼克鬆。他對自己跟全球一百多個國家領導人接觸並進行評價,寫出了一本書,在中國翻譯出了三個版本——《領導者》、《領導人》、《領袖人》。尼克鬆說:“領導和經理不一樣,經理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而領導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後,將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並有自己的追隨者。”
解讀這句話。首先,一個領導的價值在於他引領整個組織去從事的事業,是給大家帶來價值,對曆史的進步形成影響,這是引領追隨者,以一種自我實現的奮鬥態勢去努力的最根本點。再者,他讓和自己一起幹活的人,即追隨者,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價值激勵的核心在於,領導者在為曆史進步的過程中做了些什麼事?在引領一批和你奮鬥的人中間,有多少人覺得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案例解析
劉備托孤
關羽被東吳殺害以後,劉備報仇心切,竟不聽諸葛亮勸告,親自率軍出征,攻打東吳,結果大敗,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宮。劉備知道自己病難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趕到成都,請諸葛亮來囑托後事。
諸葛亮留太子劉禪守住成都,帶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來到白帝城,進了永安宮,看到劉備病得不成樣子,慌忙拜倒在劉備跟前。劉備叫諸葛亮坐在旁邊,用手摸著他的肩背說:“自從得了丞相,我發展了自己的事業,隻是由於知識淺薄,沒聽丞相的話,遭到今天的失敗,實在後悔萬分。看來我這病是難好了,我兒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將大事托你。”劉備說完,淚流滿麵。諸葛亮也哭著說:“望陛下保重身體。”劉備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將官,見馬謖也在身邊,就叫暫時退出,對諸葛亮說:“這人言過其實,不能重用,對於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說完,劉備召集眾將官到齊,拿筆寫了遺囑,交給諸葛亮,感歎地說:“我本想和你們一同消滅曹丕,不幸中途分手。麻煩丞相把我的遺囑交給太子劉禪,以後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點。”諸葛亮拜倒在地上說:“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勞,輔助太子。”劉備叫左右的人扶起諸葛亮,一手拂去眼淚,一手握住諸葛亮的手說:“我現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話要說。”諸葛亮問:“有什麼事吩咐?”劉備說:“閣下才幹高於曹丕十倍,一定能辦成大事,如果劉禪可以幫助就幫助,實在不行,你就做兩川之主。”(曆史上沒有一個君王肯將皇位讓給一個異姓人來當,哪怕他的兒子是個弱智或者殘疾,他都不會這樣幹。如果諸葛亮真的要奪權,又有這句話,蜀漢就要滅亡在他的手裏)諸葛亮聽到這話,立即哭拜在地說:“我一定盡我所能,精忠衛國,死而後已!”先主又傳詔後主,對他說:“你與丞相一同處理國事,對待丞相就要如對待父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