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者為自己築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關上門窗並遠隔清風、陽光和新鮮空氣而度過一生。
——威廉·哈利特
自卑是一種消極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自卑感就是個體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降低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所以解開束縛自卑的繩索對你事業和生活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
1951年,英國有一位名叫弗蘭克林的人,從自己拍得極好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X射線衍射照片上發現了DNA的螺旋結構之後,他就這一發現做了一次演講。然而由於生性自卑,又懷疑自己的假說是錯誤的,他最終放棄了這個假說。
1953年在弗蘭克林之後,科學家沃森和克裏克,也從照片上發現了DNA的分子結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的假說,從而標誌著生物時代的到來,二人也因此獲得了1962年度諾貝爾醫學獎。
可想而知,如果弗蘭克不是由於自卑,而堅信自己的假說,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這個偉大的發現肯定會以他的名字載入史冊。可見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緒的俘虜,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阿姆勒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但是他在讀書期間有好幾年數學成績不好,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消極反饋下,更強化了他數學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發現自己會做一道難倒了老師的題目,這才成功地改變了他對自己數學低能的認識。同時喚起了他對數學酣睡的興趣,沒有埋沒數學領域內的一位奇才。
可見,自卑感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一個人若想成功,則必須首先超越自卑,解除自卑的束縛。而要解除自卑的束縛就要建立積極鼓勵、扶持寬容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也能建立起自信,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