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 / 3)

舒培德果真厲害,很快就成了西州私營企業的頭塊牌子。

西州的國有企業怎麼也搞不好,個體企業卻是紅紅火火。地委筆杆子弄出很多文章,多是以陶凡的名義發表。省裏就重視起來,派人下來整材料。時下流行說“現象”,所謂“西州現象”

就這麼誕生了。

省裏想在西州開個現場會,促進全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

可是有些理論家們還在為個體私營經濟的概念打文字官司。省委書記親赴西州調研,同陶凡徹夜長談。陶凡的心情竟有些沉重,說:“我們再也不要在概念上做文章了,而應從實際出發。

西州各縣市的財政過去都很窮,這幾年收入上升很快。為什麼?我們算了賬,原來個體私營經濟對財政的貢獻增長了十五倍,占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多。忽視基本的經濟事實,鑽進經濟或政治概念中去玩文字遊戲,不行啊。”

省委書記說:“你的憂慮我有同感。但中國的問題讓有些人弄起來,就不會是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都說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現實生活中或是關鍵時候,政治仍然是中國最大的事情。我反複考慮過,我們省裏如果率先開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經驗交流會,在全國就出風頭了。卻不知道是禍是福。但是這項工作又太重要了,必須開個會促促。”

陶凡說:“我建議會還是要開,隻是會議名稱起得策略些。

不叫經驗交流會,而叫研討會。隻要各地市一把手都參加會議,效果一樣。”

省委書記哈哈大笑起來,說:“老陶,你可是老奸巨猾啊。

好好,就叫研討會吧。你們好好準備一下,這個會議要開得有曆史意義。”

不論哪裏來人調研私營經濟,必然要去舒培德公司。舒培德就得細細彙報,說自己的經驗主要是哪幾條。陶凡親自去了一次,聽舒培德彙報了個把小時。那天陶凡很高興,竟同意在他公司吃了中飯。乘陶凡上洗漱間去了,關隱達對舒培德說:“你情況介紹得不錯。我有個建議,你要根據不同的彙報對象,準備幾種不同版本的彙報材料。上級領導來了,你彙報要簡短,最多十分鍾。留下時間由他提問題。今天陶書記一聲不吭聽你講了個把小時,已經是稀罕事了。說明陶書記很看重你。”

舒培德忙說:“都是關科長關照得好。”

關隱達接著說:“領導大概會提什麼問題,你事先要有所準備。每次領導提過的問題,你要記住,說不定下次別的領導還會問到。若是上級單位寫材料的筆杆子來了,你就要講詳細些,時間也可以長些,個把小時沒關係。新聞記者來了,你隻需講三兩句,就由他們提問題得了。他們了解情況從來都隻是表麵上,深入不下去的。還有,你要注意些措辭。比方說,你喜歡說自己的經驗主要是哪幾條。這不好,別人聽著以為你不謙虛。你要把經驗說成做法,說我的做法主要是哪幾條。”

舒培德點頭不止,說:“關科長說得對。你這麼一點,我就通了。”

舒培德確實一點即通。他不斷地彙報,一而再,再而三,快訓練成職業新聞發言人。他出現在桃嶺的次數越發多了。陶凡對他客氣起來,竟請他進書房坐過一次。全省發展私營企業l研討會上,舒培德作了書麵發言。舒培德發言時,坐在主席台上的省委書記偏過頭,同陶凡耳語了幾句。兩人都微笑著點丁點頭。眼尖的人看得出,省委書記很欣賞舒培德。私營企業王隻要會來事,都會成為政協委員的。年底,舒培德也成了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