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要成參天大樹必先根基牢固 (2)(3 / 3)

總之,我們要學會淡化自己的優勢,保持低調做人,化解他人的嫉妒之心。這是非常有用的做人做事策略。在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極力炫耀自己的才能,惟恐他人不知,還時不時嘲笑他人。要知道真正有才能有實力而又有心的人,是深知低調做人的道理的。

漢文帝遺詔簡辦喪事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意思是:天下都說我道大,大到無形,隻有大形,所以能成無形;若有形,早已成為細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現在有人舍棄慈愛而搞勇武,舍棄節儉而搞大規模行動,舍棄退讓而搞領先,就會死亡。慈愛,用於作戰就可取勝,用於守衛就會堅固。天將建立之事,則以慈愛去衛護它。

老子以大道來自述其身,大道是無形的。老子講述道的原則在軍政方麵的具體運用,道的原則是什麼呢?道的原則有三個,即老子所說的三寶,一是仁慈,也就是仁愛之心和同情之心;二是儉樸,可以理解為節儉、不奢侈;三是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不露鋒芒、不爭不奪、謙和卑下,這一層意思和老子的無為思想一脈相承,也可以說是無為思想的具體表現。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雄才大略無人不知,他兒子漢文帝劉恒在位期間出現的“文景之治”更是令人歎服。漢文帝劉恒之所以能把劉家的事業進一步向前發展,是因為他懂得漸進的道理,以儉養德,不貪功冒進。

漢文帝劉恒,在位23年。他在位期間,不求建功立業,而是針對漢初民生凋敝的局麵,采取“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國策,使秦末顛沛流離的百姓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天下如有旱災或蟲害,他就加倍施恩於臣民,如免去諸侯進貢、開放山木川澤、允許民眾漁獵。在對待皇室財政開支方麵,他帶頭縮減自己的衣服、車駕、犬馬,裁減官僚機構的官吏,開放糧倉賑濟平民,自其登基直到駕崩,他未曾擴建過宮室苑囿,未曾增加過犬馬車駕,凡於民不利的,他就下令予以撤銷。

有一天,宮中計劃修建露台,文帝叫來工匠進行預算,需要花費百金。文帝聽後說:“百金等於10戶中等人家的產業,我奉守先帝的宮室,經常擔心有辱先帝的名聲,何必要修這露台呢?”便廢止了修台的計劃。

漢文帝的清心寡欲、不講排場,不僅表現在生前,還表現在他對自己死後的喪事處理上。他非常不放心自己的喪事,惟恐人們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因此立下遺詔:

“我聽說天下萬物誕生後,沒有一個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生命的自然結局,怎麼可以過分哀痛呢?方今之時,人們都喜歡活著,厭惡死去,人一死就要厚葬,弄得損財破產,長時間服孝,以致傷身害體,對這種做法我十分不讚成。況且我又無德,沒做什麼有利於人民的事。現在謝世,卻使百姓長期服喪痛哭,寒來暑往,曠日持久,讓別人家的父子為我哀痛,老少為我傷心,不能正常飲食,停止祭祀鬼神,這等於加重了我的罪孽,如何對得起天下黎民百姓!我有幸得以守護宗廟,微末之身列於天下君王之上,已有20餘年。仰賴天地神靈的福佑,國內安寧,沒有戰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