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不敏,卻常恐行為有失,辱沒了先帝的遺德。想到歲月悠長,惟恐難以善終。而今有幸得盡天年,能侍奉於高廟之中,以我之不明,有這樣的結局,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你們要命令天下臣民,自出喪之日起,服孝三天即皆可除孝服。不要禁止人家娶婦嫁女、祭祀、飲酒、食肉等;參加喪禮的也不要光著腳;孝服的帶子不要超過三寸,不要在車駕、兵器上纏孝布;不要命令男女民眾來宮中啼哭,應來宮中舉哀的,早晚各舉十五聲,禮畢即可。非早晚舉哀之時,不得擅自哭泣。要布告天下,使臣民明白我的心意,我下葬的霸陵,山川要一仍其舊,不要妄加改變。我死後,把宮中夫人以下的宮女全都放歸其家。”
漢文帝奉行中道,循序漸進,一點一滴,贏得了民眾,贏得了曆史,為西漢中期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曆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美名。從漢文帝的“無意建功名,功名反在身”的結局可看出,為官之人越是堅守仁愛素樸的大道,越能得到人民的敬愛,其功德在不經意間修成了。
在現在社會,我們不難看出,許多人都有著做明星的夢。殊不知,成名意味著你要比別人付出得更多,尤其是那些才疏學淺的明星們,所謂槍打出頭鳥,難怪煤體會毫不留情的予以抨擊。而明星自身也難免讓人感覺到有種買弄的味道。記得報紙上爆料一明星居然說出這樣的話:《滿江紅》的詞作者是誰啊?寫的真好,希望他也能為我寫首詞。真是啼笑皆非,不懂就緘口不語,也不必這樣,搞得自己無所不能似的,讓人難免懷疑有炒作的嫌疑。不敢為天下先,就是這個意思,人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就要學會夾著尾巴做人,強出頭必定殃及自身。
極盡奢華和浪費,得來太子終被廢
隋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其中長子楊勇和次子楊廣最有出息。楊堅在北周輔政時,楊勇被立為世子,拜為大將軍。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楊堅登基做了皇帝,楊勇被立為皇太子,楊廣被封為晉王。
楊勇非常好學,直率熱情。當太子後,輔助父親參與政事,處理得當,深得楊堅喜歡。然而,因為他喜好張揚,喜歡講排場,便越禮接受百官朝賀和寵幸姬妾。這樣楊堅慢慢對他產生了猜疑和戒心,開始疏遠他。而且他母親獨孤皇後也對他心懷不滿,漸漸把寵愛之心轉向次子楊廣。
晉王楊廣非常陰險,善於謀劃。他非常嫉妒哥哥的皇太子之位,並一心想奪過哥哥的太子位。
為了樹立自己謙虛、儉樸的好形象,他房子裏的陳設都很簡單,甚至隻用年老貌醜的人服侍他的起居。他又極力結交朝中大臣,每當有人拜訪他,不論官職大小,總是和蕭妃一起到大門口迎接,為來人擺盛宴、送厚禮。這樣一來,獨孤皇後更加鄙薄太子的為人,愈發誇讚楊廣的德行。楊堅知道這些事情後,非常高興,心中已動了廢立太子的念頭。
而且楊廣在入朝時,讓車馬侍從一律裝扮得樸樸素素,博得了文帝的好感。在與朝中大臣交往時,楊廣也裝出恭恭敬敬、謙卑有禮的姿態。於是,他得到了群臣的交口稱讚,聲譽壓過了他的哥哥。
為了促成獨孤皇後廢掉太子的決心,楊廣又使用了誣陷兄長的手段,在太子一次入朝後,將還揚州前,他入宮麵辭皇後。他首先“哽咽流涕”地敘說了“一辭階闥,無由侍奉;拜見之期,杳然未日”的惜別之情,引得母親潸然泣下,然後別有用心地說道:“兒臣雖然愚笨不敏,但經常信守手足之道。也不知兒臣犯了什麼罪,竟惹得太子不喜歡。他總是滿腹怒氣,想要加害兒臣。兒臣無日不擔心他在母後麵前進讒使壞,或者在兒臣的酒食中下毒。因此,兒臣終日憂心忡忡,隻恐有一天會陷於絕境。”
獨孤皇後聽了勃然大怒,說道:“太子越來越讓人無法忍受。我給他娶了元家女,希望她成為他的得力助手,為他弘揚基業,他卻尋花問柳,一心寵愛出身下賤的阿雲,讓她生了好幾個孩子。元妃本來無病,突然就死去了,肯定是他派人下毒,才使元妃致死。到此地步,我也未曾追根究底,為什麼他又對你打這個主意?我在尚且如此,我死以後,還不把你當魚肉吃了?每每我想到東宮沒有正妃,皇上千秋萬歲之後,讓你們兄弟幾個向阿雲跪拜問候,那該是多麼大的痛苦啊!”楊廣聽後拜伏在地,嗚咽不止,皇後也悲痛得肝腸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