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滴水能穿石,百柔能克剛 (6)(1 / 3)

約翰?瓦納梅克每天都要到自己的店裏去一趟。有一次有個顧客等在櫃台前,沒有人理會她。店員呢?他們正聚集在另一個角落裏聊天嬉笑。瓦納梅克沒有說一句話,靜靜走到櫃台後,親自幫那位女士結賬。他把東西交給店員包裝後便走開了。他沒有直接批評店員,而是用實際行動教育店員。

很多大公司或機構的主管通常難以約見。他們的確很忙,可是主要的原因是下屬過分保護。他們不願增加上司的負擔,因此擋掉了不少求見者。卡爾?朗佛曾當過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的市長,那裏是迪斯尼樂園的所在地。他在任的時候,經常要部屬讓百姓進來見他,這便是他的“開門政策”。但是市民還是常常被秘書和管理人員擋駕。

後來,市長想出解決的辦法,他把門從辦公室移走,這一象征性的舉動,果真顯示了市長的決心,助手們也才把上司的話當回事兒。

有許多人在真誠的讚美之後,喜歡拐彎抹角地加上“但是”兩個字,然後開始一連串的批評。舉例來說,有人想改變孩子漠不經心的學習態度,很可能會這樣說:“傑克,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但是,你如果能多加強一下代數,那就更好了。”

在這個例子裏,原本受到鼓舞的傑克,在聽到“但是”兩個字之後,很可能會懷疑原來的讚美之辭。對他來說,讚美通常是引向批評的前奏。如此不但讚美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對傑克的學習態度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如果我們改變一個兩個字,情形將會大為改觀。我們可以這麼說:“傑克,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如果你在數學方麵繼續努力下去的話,下次一定會跟其他科目一樣好。”

這樣,傑克一定會接受這番讚美了,因為後麵沒有附加轉折。由於我們也間接提醒了應該改進的事項,他便懂得該如何改進以達到我們的期望。

間接提出別人的錯誤,要比直接說出來得溫和,且不會引起別人的強烈反感。瑪姬?賈可布有次談到,她如何使草率的建築工人養成良好的事後清理的好習慣。

賈可布太太請了幾位建築工人加蓋房間。剛開始幾天,每次她回家的時候,總發現院子裏亂七八糟,到處是木頭屑。由於他們的技術較好,賈可布太太不想讓他人反感,便想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她等工人們離去之後,便和孩子把木屑清理幹淨,堆到園子的角落裏。

第二天早上,她把領工叫到一旁,對他說:“我很滿意昨天你們把前院清理得那麼幹淨,沒有惹得鄰居們說壞話。”從此以後,工人們每天完工之後,都把木屑堆到園子角落,領工也每天檢查前院有沒有打掃幹淨。

忠言也可以順耳

春秋時期,齊相國晏嬰,是一位家喻戶曉、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們尊稱他為晏子。他博聞強記、知古通今,曆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世,達五十七年。他提倡節儉,並能以身作則,盡忠納諫,對國君從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一日,齊莊公在花園裏與妃子下棋,聽說晏子前來求見,就撇下妃子,與這位棋壇高手在棋盤上廝殺起來。

晏子也不多話,穩穩坐在那裏,擺開陣勢,一會工夫就吃了莊公不少棋子,占盡優勢。但不知為什麼,晏子連連用錯,走了幾步棋,棋局發生了變化。莊公沉著應戰,居然轉敗為勝,贏了一局。

齊莊公疑惑地問:“為什麼這局棋會下得如此差呢?”

“臣有勇無謀,輸棋自在情理之中。”晏子手指棋盤說,“下棋是這樣,治理國家也是這樣,如今各國的狀況,對我而言已經很難勝任相國的重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