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忍小事才能成大事 (3)(3 / 3)

因為隻要做好大事,小事也就會不攻自破。成功者大都具備無視“小”的能力,無論是他人還是個人的是非,除非被擋了去路才不得不挺身而出掃平障礙。這就像在你往前奔跑的時候,不注意路邊的螞蟻、水邊的青蛙一樣,當然有毒蛇攔路是不行的。如果你要一個個地清除所有的障礙,那麼你就會什麼事也做不成。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白宮這樣說過:“如果要我讀一遍針對我的指責,並逐一做出相應的辯解,那我還不如辭職算了。我憑借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盡力工作,如果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那些反對意見就會不攻自破;但如果最後事實證明我是錯的,那麼即使有十多位天使說我是正確的也無濟於事。”

因為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問題,人們就越關心瑣事。這就如同下棋一樣,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會很輕鬆,你也很容易獲勝,但永遠長不了棋藝,而且這樣的棋下多了,棋藝反而會越來越差,所以好棋手寧可少下棋,也盡量不和不如自己的人較量。

梅蘭芳的琴師磕頭學藝

所謂“臉皮”不過是人的自尊心的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心理學認為,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尊嚴不容冒犯。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從一定意義上說,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現實生活中,自尊心的強弱程序因人而異。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把麵子看得高於一切,其實是虛榮心在作祟。過於愛惜臉皮是毫無意義的。裝裝樣子,做個姿態,甘拜下風,認個錯,自己並不損失什麼,而結果卻是你好我好,一團和氣,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臉皮厚一點,並不是不要個人的尊嚴,而是說要把握適當的度,不要光想著自己的麵子,還要看到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事業、工作、友誼等等。

小王是一位初學寫作的文學青年,花了半年時間寫了一篇小說。他信心十足地來到編輯部,沒想到一個編輯看後直搖頭,當著很多人的麵說:“你這寫的是什麼?連句子都不通,哪兒像小說!……”說得他滿臉通紅,就想回敬一句:“你仔細看了嗎?”可是,他忍住了,反而以請教的口氣說:“我是第一次寫小說,還希望老師給予指正。”從編輯部回來他沒有泄氣,反而更加奮發,寫成後又厚著臉皮去找這個編輯。真是不找不成交,這一次編輯的態度也變了,提了一些修改意見。後來小說發表了,他和編輯還成了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臉皮觀念,這關係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隻不過,每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的目標過程中,都需要臉皮厚才能把懷疑拋在一邊,不對自己的能力、動機心存疑惑,不懷疑自己的價值,自己在自己的眼裏是盡善盡美的人。

古往今來,從東方到西方,有許多利用厚臉皮獲得成功的事例。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練就了刺不進、紮不透的厚臉皮,保護著他們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難。

徐蘭沅是著名京劇音樂家,先後為京劇藝術大師譚鑫培、梅蘭芳操琴數十年,在京劇音樂界頗孚眾望。徐蘭沅年輕的時候,有一位老琴師名叫耿一,操琴藝術十分精湛。徐蘭沅很想拜他為師,隻是苦於沒有機緣。一天,徐蘭沅正在街上走著,正好遇見了耿一。徐蘭沅求師心切,便急忙走上前去,懇求耿一賜教。

誰知耿一從來不收徒弟。他滿臉傲氣,拿眼把徐蘭沅從頭到腳打量了好一陣子,然後用不無侮辱的口吻說:“小子,我可以教你。不過,你得趴在這大街上當眾給我磕個頭才行。”徐蘭沅一聽,二話沒說就跪倒在街上,給耿一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

耿一見徐蘭沅學藝如此心誠,當即就破例收下了他這個徒弟,而這一跪拜磕頭卻使徐蘭沅的琴藝大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