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不確定性在哪裏?(2)(1 / 1)

對一個股民來說,他掙的錢都不是關於今天這隻股票的,或者過去漲多少什麼的。他是為了未來的一個選擇,但是在選擇這個未來的時候,比如兩家同樣的公司,有一家特別好,有一家特別不好;有的時候,從整個板塊看行情非常好,比如金融板塊都很好;或者同樣的兩個板塊,有一個好,有一個不好;或者在另外一個板塊裏所有賣房子的上市公司都好。這代表什麼呢?看起來都是行業,但是不同行業裏的風險也是不一樣的。對一個股民,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考慮買不買股票,要不要把它拋出去,拋出去要不要再買、再拋,還是做長線,買另外一隻股票以後就先不管它了。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在成都,大家都知道成都火鍋,他就是專門做這行的,一邊開餐廳一邊炒股。他說:“我沒工夫分析股市,股市我也看不懂,看了也沒用。”他就炒垃圾股,大家都說這個股不能炒但他就炒。尤其是如果這個股票都stop了,都要停了,已經要掛在那兒了,他偏就炒。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股價已經差不多到底了,沒準哪一天又上去了,他就賺了。所以他專門炒垃圾股,經驗很豐富,每年就做一兩隻,卻有非常穩定的收益。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管理股票的時候有不同的方法,這裏麵的關鍵是什麼呢?就是你用什麼方法去認識和管理不確定前景的東西。我們麵對的所謂的這些管理,有很多的風險,它的前提在於什麼呢?這種不確定性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部分,都具有不同的一麵。

而在職業前景規劃的時候,首先要分析這個不確定性在什麼地方。

我們知道對於職業前景的管理,本質上就是把不確定性轉變為確定性,所以我們必須知道不確定性在什麼地方。

不確定性分為兩個部分,一種是主觀不確定性,另一種是客觀不確定性。我們在說主觀不確定性和客觀不確定性的時候,要把大家現在對自己的認識,和我們對職業機會的認識分開來說。首先我們講講主觀不確定性。

我們先問自己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很明確地知道自己將來喜歡做什麼工作嗎?第二個問題,你是否比較自信地知道,有一種什麼樣的事情你可以搞得定?第三個問題,你心裏是否大概知道你想做的這個工作和可以搞定的事情在什麼地方能找得到?這三個問題就是說,你大概知道什麼樣的單位可能就是你喜歡的那個工作,還有什麼是你能搞定的工作,知道這樣一個工作通常是在哪類單位裏麵,比如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鄉企?第四個問題是,你自己認識的人,或者說你通過認識的人來認識其他人,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擁有的人脈關係裏麵,是否有跟你在你想要的工作或者能夠搞定的工作裏可以做搭檔關係的?你有沒有這種人脈?這些問題就是主觀確定性和主觀不確定性。

在主觀不確定性中,我們最缺的一般有兩樣東西:人脈和愛好。社會資源都是與人脈分布聯係在一起的,在同等條件下擁有人脈的人通常會好活動得多。這是因為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人脈的人往往有機會把思想中考慮的可能性轉變成為實際操作。大部分同學遇到喜歡的職業,要麼就靠強攻,看到這個單位就去報名,就海量地投放你的簡曆;要麼就靠偶然,反正沒有工作,這兒有個位置就在這兒先幹著吧。如果你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那這麼個位置在哪兒你就更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