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重複定律(1 / 3)

——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他將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大師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

大師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了。

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40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地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大師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成功無非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而已。

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隻要願意人人都能做到;堅持又是最難的事,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是少數人。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一道考題。第一道考題是這樣的:一天,他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即把你的手臂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可能感到這個問題可笑,這麼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都齊刷刷地回答:“能!”過了一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一年後,當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做?”這時候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後來成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他的名字叫柏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