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地擁抱你的朋友,但是你必須更緊地擁抱你的敵人。
有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對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一樣的。在這位動物學家的倡議下,動物保護協會做了一個試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送到對岸。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隻剩下了3隻,動物學家們發現,另外7隻都是被狼吃掉的。
這個謎底終於被揭開。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結果它們反而越活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為它們缺少這麼一群天敵。生物學中有一個“天敵定律”。任何一個物種都需要在一種既相互聯係、又相互製約的平衡環境中健康發展。一旦平衡喪失,某個物種處於不受製約的環境之中,那麼,這個物種就會產生惡性膨脹,在毀滅其他物種的同時也漸漸地毀滅自己。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腹背受敵的則繁衍至今。大自然中的這一悖論,在人類社會也被驗證得非常驚人。羅馬帝國因沒有了強大的對手而分崩離析,東方的強秦,建立不久就迅速覆滅,不能不說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敵人能激發你的生命衝動,敵人能使你沉悶死寂的生活蕩出藍盈盈的波紋。沒有敵人就沒有人生的超越,沒有敵人你的生命就會走向怠惰和沒落。回顧你走過的路,你會驚奇地發現,真正促使你成功的不是順境和優裕,真正讓你堅持到底的不是朋友和親人,真正激勵你,讓你昂首闊步的不是金錢和榮譽,而是你的敵人。
感謝你的敵人
“我已經沒有一個論敵了,他們均已作古,如今我非常想念他們,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清楚地定義自己。”
——克萊爾·布思·盧斯
要感謝你的敵人,你的進步和成熟是在與敵人的較量中逐步積累的。
相傳,古印度有位英勇無敵的王子,某次征戰之後,率兵得勝回朝。在盛大的慶功宴上,王子謙遜地舉起金杯,向前輩、大臣、在座的將士以及黎民百姓——表示感謝,甚至連為他牽馬的仆人也沒忘記,這使得大家深深感動。此時,旁邊坐著的老國王提醒道:“我的孩子,有一個最重要的人,你還沒向他致謝呢。”那王子怔了半晌,終想不出,隻好向父王請教。隻聽老人一字一句地說:“你的敵人”。
是的,正是由於敵人的凶暴,令他晝夜習武,練成一身好功夫;正是由於敵人的狡詐,使他保持了警覺之心;正是由於敵人的麻痹大意,使他偷襲成功,取得了這次勝利……
草原上的羊群因狼的存在而不斷繁衍壯大,森林中的樹木也因對手眾多而長得高大挺拔,是你的敵人給你釀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春天。
我以前十分痛恨我的敵人!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敵人對我實際上很有幫助。他們能使我隨時警惕性格中的弱點,因為一旦出現漏洞,他們便會趁機破壞我。由於我發現了敵人對我的價值,因此如果我沒有敵人的話,我覺得有責任製造出一些敵人。他們將會發現我的缺點,向我指出這些缺點,而我的朋友,即使發現了我的缺點,也不會把這些缺點告訴我。
愛默生的文章《論報酬》中有一段內容,至今令我感觸良深:
我痛恨在報上發表文章為自己辯護。隻要有人說對我不利的話,我就覺得自己已獲得了某些成功。但是,隻要有人對我大加讚揚,我就會覺得我是毫無防範地站在了敵人的麵前。
敵人的最大價值是他們傷害了我們的自尊,激起了我們內心的抗爭和生命衝動。
紐約農業貿易銀行的總經理福瑞想在長島設立一個昆士郡銀行,他自以為一切都進展得很順利。但是,有一次,一個大銀行的行長會見他時,對他的這一設想講了一句輕蔑的話,這使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個行長很自大,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臨走的時候,他很隨意地對福瑞扔下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活的時間有足夠長的話,或許可以在那個鬼地方辦起一個銀行來。”
“這句話真氣得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福瑞說,“‘如果你活的時間有足夠長的話!’好像我平時隻是閑坐著一味地讓時光白白地流走,希望事業的成功能從天而降一樣。這種譏笑,我聽後非常受刺激,覺得自己不得不起來幹點事情。我當時就下定決心立誌要打敗他。結果我真的辦到了。4年後,我銀行的存款比他的多了一倍!”
福瑞並沒有去壓製自己心中自然升起的憤怒,但他也沒有讓這種憤怒泛濫成低級的報複,而是將憤怒轉化為自己奮鬥的動力,從而使自己的事業遠遠高於曾經侮辱過他的人。
人的自尊是十分強烈的,自尊受到傷害,人們往往會奮起反抗,自尊產生的動力是難以估量的。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你90%的成就是你的敵人促成的”。事實上,傷害你自尊的行為90%來自你的敵人。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曾受人批評為:“這個作家的愚蠢,在他眼睛上表露無遺。那雙眼珠,有一半陷入上眼皮,如牛看天,又像狗在小便。他注視你時,你會為了那愚蠢與無知,打他一百萬記耳光仍覺吃虧。”
就算西方文學的大宗師莎士比亞,也有陰溝翻船的時候。以日記文學聞名的法國作家雷納爾,1896年在日記中說:“第一,我未必了解莎士比亞;第二,我未必喜歡莎士比亞;第三,莎士比亞總是令我厭煩。”1906年,他又在日記中說:“隻有討厭完美的老人,才會喜歡莎士比亞。”
這位雷納爾先生愛說俏皮話,1906年他在日記中說:“你問我對尼采有何看法?我認為他的名字裏贅字太多。”連名字都有毛病,文章如何自不待言。
英國作家王爾德,也以似通不通的修辭技巧批評蕭伯納說:“他沒有敵人,但是他的朋友都深深地恨他。”
思想家盧梭54歲那年,即1766年,被人諷刺為:“盧梭有一點像哲學家,正如猴子有點像人類。”
這些簡直就是人身攻擊了。然而誌存高遠的人,他們是不會將眼光盯住身邊瑣屑事物的,不會與比他們弱的人過分較量,更不會非要把對手打翻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的。他們知道,自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還得歸功於當年類似於此的敵人的誣蔑和攻擊。恰恰是敵人給了他們力量!
我想起了早兩年台灣金石堂排行榜第一暢銷書——《乞丐囝仔》。該書在台灣剛一麵世,15天內讓10萬人潸然淚下,成為100萬人爭讀的目光焦點!榮登年度排行榜冠軍,一舉拿下台灣出版風雲人物大獎。目前,連續劇正籌拍上演……故事主人公台灣十大傑出青年賴東進講述17年乞丐生涯,真實感人,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