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末年,嘉慶初年,襄陽一帶以齊林、王聰兒為首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白蓮教起義,起義軍聲勢浩大,極大地震驚了清朝統治者,令已經禪位歸政的乾隆整日寢食難安,憂心忡忡。
有一天,乾隆單獨召見和珅,等到和珅進入後宮,看到乾隆麵南而坐,而已登基稱帝的嘉慶,則隻坐在乾隆旁邊的一個小凳上。和珅跪在地上,過了很久也不見乾隆說話,乾隆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了一樣,隻是口中念念有詞,好像在說什麼,嘉慶豎起耳朵,努力想聽清楚,卻終究無濟無事,不明所以,過了一會兒,乾隆突然睜開眼睛大喝道:“那人叫什麼名字?”跪在地下的和珅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徐天德,苟文明。”乾隆不再言語,繼續閉起眼睛默默誦讀著什麼,過了大約一個時辰才打發和珅出來,其間沒有同和珅說一句話。
嘉慶大為驚奇。過了幾天,秘密地傳見和珅,問他說:上一次,父皇召你進宮,他說的是什麼,而你回答的那六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和珅應該是頗有些得意地說:太上皇背誦的是西域盛行的一種秘密咒語,默誦這種咒語,被詛咒的人雖然遠在幾千裏之外,也會突然死去,所以,當時太上皇問及之時,我用白蓮教匪首徐天德和苟文明的名字來應對。嘉慶聽說了,十分驚愕。
由這件事,可以窺見和珅對乾隆已經到了心思一動,無所不知的程度,乾隆口中默然念誦咒語他都聽得出來,而且會立刻聯想到乾隆所為何事,連坐在一旁的嘉慶帝都莫名其妙。和珅對乾隆了解到此,乾隆又怎麼能不引他為左右手呢?
和珅善於分析乾隆的內心世界。早在他還在鹹安宮官學讀書的時候,就四處搜羅乾隆的禦製詩作,加以研究。一個人的心思,尤其是像乾隆這樣貴為人君的人,每天都生活在眾目睽睽之下,舉手投足都不得不有所收斂,內心世界往往隱藏在外表下,唯有看過他的詩作,在不經意中或許透露出一些端倪。
和珅對乾隆的幾萬首詩都了如指掌,而且刻意模仿他的筆法。和珅經過多年的體會觀察,了解到乾隆雖然貴為天子,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同天下任何一個普通百姓一樣,有著平凡的幸福和憂愁,也有普通人的種種小毛病,如強烈的虛榮心等。因此,和珅對待乾隆也許比其他人更能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來看待,與他一起幸福,一起悲傷。
親情人皆有之,乾隆對其母和自己的眾多兒女也充滿了一個普通人應有的感情。乾隆的母親皇太後去世的時候,乾隆十分悲痛,在靈堂長跪不起,此時的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樣說一堆無關痛癢的寬慰的話,而是默默地陪在乾隆身邊,寢食不思,茶飯不想,幾天後,形容枯槁,麵無血色。對於乾隆的女兒和孝公主,和珅也像對朋友的孩子一樣,在謙恭中透著關愛和親切,讓她的童心得到滿足,作為父親的乾隆也非常高興,最後竟決定把公主下嫁給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
人的內心世界最為複雜多端,難以揣測,但是,一旦你掌握了別人隱蔽的內心世界,就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掌控在手,即便是拍起馬屁來,也能一語中的,不至於費力還不討好。和珅憑借他多年在乾隆身邊服侍,對乾隆的內心世界揣摩得一清二楚,每走一步都剛巧落到乾隆的心坎上。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這是兵法,也是辦事之法,若是想走穩路的人都要深知其理。
及時發現隱患,及時解決
宇文氏皇族中的六位親王發動了一起又一起的奪權事變,謀劃重新奪回朝廷大權。楊堅成功地粉碎了“六王”之謀。六王指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迪,畢王字文賢。恰逢楊堅全心東討尉遲迥這一機會,六王設圈套謀殺楊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楊堅堅決應對。他們的陰謀活動未能如願。五王進京時就被嚴密監視起來,楊堅首先下手,捕殺了字文賢和他的三個兒子。楊堅隻打擊了首惡,而對其他五王的罪行沒有追究,給五王以帶劍穿履進殿,進朝不用疾步趨行的特殊禮遇,來安撫他們的心。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七月底,關東之亂遍地,趙王宇文招等又設圈套謀殺楊堅。
一天夜晚,楊堅應邀入趙王府赴宴。在這麼一個非常時期,楊堅想,此必是“鴻門宴”,但他竟自帶酒菜前往應酬。在酒菜中自然無機可乘。
宇文招把楊堅引入內室,他早藏刃於帷席之間,隱藏壯士於室後。楊堅一人內室頓覺空氣緊張,屋子裏除了趙王宇文招外,還有佩刀站立兩旁的宇文招之子宇文員、宇文貫和王妃弟弟魯封。楊堅的侍衛有族弟、開府儀同三司楊弘和大將軍元胄,坐在門旁的位置上。
七月的天氣燥熱,字文招抽出佩刀切瓜遞給楊堅吃,企圖借機行刺。元胄一看,忙起身上前,說道:“相府有事,(丞相)不可久留。”
宇文招大聲喝斥道:“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
元胄手不離刀柄,眼似銅鈴,異常警覺。宇文招主動緩解緊張氣勢,賜元胄酒說道:“吾豈有不善之意耶!卿何猜警如是?”元胄心裏暗罵,閉口不語。
當場行刺已不可能,宇文招又施一計。
他佯裝嘔吐想脫身去後閣,元胄忙起身攔阻,扶令上坐,如此再三。他又假說口幹思飲,令元胄去廚房取些水來,元胄置之不理。宇文招和元胄正在僵持之時滕王宇文迪前來問候,楊堅起身相迎。元胄看準時機,與楊堅耳語:“事勢大異,可速去!”
楊堅說:“彼無兵馬,何能為!”
元胄說:“兵馬皆彼物,彼若先發,大事去矣。胄不辭死,恐死無益。”楊堅再次入席。
此時,元胄聽到門外有穿鎧甲的聲音,便快步向前,命令楊堅:“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說罷,挾持楊堅離座而出,直趨房門。宇文招起身便追,被元胄攔祝
楊堅脫離了險境,順利返回。宇文招恨事未成,彈指出血。
回到丞相府,楊堅以謀反罪誅殺了宇文招、宇文盛,一起被誅殺的還有他們的兒子和魯封。
皇族宇文氏絕不甘心自己的失利,又數次尋找時機謀害楊堅。因有元胄、李圓通等人的保護,他們的陰謀始終沒有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