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有感而發才有意思
中國的小說作家一般都是循著這樣的創作軌跡前進:最先是寫小說,寫短篇寫中篇寫長篇,猶如江河衝出峽穀,浪花澎湃,濤聲轟鳴,一路浩浩蕩蕩地寫下去。漸漸就寫乏了,寫累了,寫枯了,也就上氣不接下氣,但又不舍棄,隻好斷斷續續地寫起千八百字的散文呀,隨筆呀,雜感呀等小文章來。當然,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寫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老到,麵對五彩繽紛五光十色並五花八門的世界,當然也就有諸多感慨感歎和感悟了。於是,用小說來表現就太緩慢,太迂回,太曲折,不如小文章來得快捷。總之,中國的小說家們越老文章就寫得越熟越精也就越短,很少再寫小說了。
我當然不年輕,但不敢說老。而立之年沒立起來,不惑之年卻充滿迷惑,壓根不明白什麼是天命,卻也不知天高地厚地也感慨感歎和感悟起來。這樣,我就一篇接一篇地寫起千八百字的小文章,而且一寫就不可收拾,把小說忘得一幹二淨。有一些文友對我非常不屑,譏諷我不務正業,正經小說不寫,玩那些小破玩藝兒。我聽也不聽,反而寫得更來勁了。
為什麼呢?說起來慚愧,因為我寫了那麼多年小說,竟絲毫沒感到讀者的存在;可自從寫這些小文章後,讀者多得讓我目瞪口呆。記得最初在青年報刊上開專欄寫散文隨筆和雜談時,連續幾年每天都有讀者來信,最多時一天幾十封,搬家時裝了三大麻袋,足足有幾百斤重,隻好拉到文聯存放。如此熱烈“互動”,我樂不可支,也就大寫特寫發瘋地寫著這些讓文友瞧不起的小文章。另外,寫小文章還有個不好意思說出口的好處,就是寫得快,發得快,稿費來得快,並且比小說稿費高幾倍。
也許我這個人幹一行愛一行,寫這樣的小文章讓我每天都處於亢奮狀態,觸景生情,靈感頻閃,真正是有感而發。無論是虛度還是“實度”,我在這個世界上也活了大半輩子,心靈裏的皺紋多了,才能悟出世界的不光滑。
我自己感覺,這本散文隨筆雜談的小文章,要比我的小說有質量有分量也有意思多了。
2004年6月15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