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信任(2 / 2)

相互不信任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見慣的景象了。在商店裏,售貨員當著你的麵把你遞過去的錢對著陽光透視,用手反複揉搓,或用檢測器檢測;你也當著售貨員的麵睜大疑慮的兩眼,反複查看著商品的質量,即使是售貨員咬牙踩腳發誓說質量肯定沒問題,你也決不相信;你甚至明明看到秤杆抬得高高的,卻往往毫不客氣地追上一句——夠秤嗎?!公共汽車上搞的無人售票箱與先進國家的無人售票壓根是兩回事兒,充其量是一種形式而已,因為司機在一旁盯著你的眼珠子簡直兢像兩個車燈。如果你錢包丟了,你有膽量空著兩手去乘長途汽車或火車嗎?如果你在飯店裏吃完飯,才發現自己口袋裏錢包丟失,你大概怎樣說也會遭到對方投來的白眼。如果一個人對大家說他的經濟拮據,立即就會得到這樣的嘲弄——你少哭窮吧,我們不和你借錢!如果一個國營飯店的經理說他在飯店裏招待親友也同顧客花一樣多的錢,你大概死也不會相信。夫妻之間的不信任幾乎就達到白熱化的程度,丈夫要是下班回家晚了,妻子幹脆就厲聲質問——你到哪裏去了?少耍花招!當然丈夫也會蠻橫地懷疑妻子。

有一次我買東西售貨員多找給我八元錢,我說你找錯錢了,她立即矢口否認,並臉紅脖子粗地說絕沒找錯!當我把她多找的八元錢退給她時,她還是愣愣地不敢接,因為她不相信這會是真事!更沮喪的是我後來對一個熟人講這件事時,他的跟光也是怪怪的,明顯地不相信我會把多找的八元錢退給售貨員。

如此粗糙的生活質量,我們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為什麼呢?也許是我們受過太多的欺騙,也許我們說過太多的假話。我們的祖先可能經常遭遇信任危機,所以留下諸多這方麵的警句:例如“人心隔肚皮”,例如“話到嘴邊留三分”,例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其實,沒有害人之心的人,也不大會有防人之心的;要是處處有防人之心,那心態也就夠複雜的了。即使是沒有害人之心,但也善良不到哪裏去的。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誠實的人往往以為別人也誠實。也就是說,當你信任別人時,不隻是別人的質量高,而是你自己也有相等的質雖。

為此,生活要想美好,相互信任是第一要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