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那淡淡的微笑,卻必須有一種文化的支撐,否則就會笑得讓人害怕。
我過去最不願逛市場,因為一想到服務員那冷冰冰的麵孔,想到一問三不知,或三聞也不回答的表情,我就打怵。心裏就想,何必找不愉快呢!所以,當我為了買什麼急需的東西而不得不進市場時,完全像衝鋒陷陣一樣直奔櫃台,買了就走。即使是這樣,還是經常撞到槍口上。記得有一次我去一家國營商店,隨意地問了一句某牙膏多少價錢時,那個售貨員猶如觸了電似的猛然蹦起來,對我一聲斷喝——你沒長眼珠子麼!我大吃一驚,嚇得後退了一步,這才看到牙膏前麵擺著價簽。
後來我的一個鄰居告訴我,說他認識那個售貨員,是個脾氣很好的婦女,而且還是出了名的賢妻良母。我簡直就不能相信那個觸電般蹦高,並對我斷喝一聲的女人是賢妻良母。於是我就留意地觀察了她一陣。這才發現,原來這中間還有點你意想不到的原因。當早晨商店一開門,那個女售貨員確實是一副溫柔的表情,這時一個顧客走進來,對明明擺著價格標簽的商品問價。但那個售貨員並未蹦高更未斷喝,而是非常耐心地回答那個顧客。緊接著又來了一個顧客,還是照樣問價,售貨員還是耐心回答。後來顧客越來越多,但我發現,幾乎所有的顧客都不看價簽,隻是張嘴就問這個多少錢?那個多少錢?大約有一百個顧客過去了,那個售貨員也回答得口於舌燥,表情越來越不耐煩。這時又進來一個顧客,還是照樣問什麼什麼多少錢?那個溫柔的售貨員猛地一下子就跳起來,斷喝一聲——你沒長眼珠子麼!……我為此恍然大悟,那天我就是這第一百零一個顧客。於是我就寫了篇文章,意思是顧客到商場最好是早晨開門時去,那時售貨員精力充沛,表情也充沛。如果他們忙了大半天,開始煩躁時,你就得小心點,要先看看有沒有價格表再問價錢。這篇文章發表後,不但顧客看得哈哈大笑,售貨員也看得哈哈大笑,我為此挺得意。
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我們的服務態度突然來了個天翻地覆的大變化,售貨員的麵孔像孔雀開屏般地一下子綻開了笑容,被貶斥多年的顧客竟然成了上帝。在櫃台前你盡管指指點點挑挑揀揀,再也沒有人敢對你一聲斷喁,甚至還得對你賠著微笑。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簡直就讓你震驚。過去我們天天高喊為人民服務,時時不忘思想教育,可服務態度依然是鐵板一塊。看起來還是市場經濟厲害,幾乎是一宿之間,冷冰冰變成了熱乎乎。
一些人開始感到逛市場是一件挺愜意的事,我當然也悠哉遊哉地逛起了市場。但我漸漸感到,就像過去怕服務態度冷一樣,現在我又怕熱了。也許過去被斷喝慣了,當櫃台兩邊的服務員都對你微笑點頭時,我不知怎麼有些害羞,我感到這些微笑和服務態度沒什麼關係,而是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坦率地說似乎有點陰險的味道。特別是進農貿市場那樣的地方,你幹脆就感到笑的侵略——所有售貨員的眼珠子都朝你發光,都朝你燃燒,你會覺得那些微笑的眼睛像兩顆帶鉤的槍彈,表麵上瞄著你的臉,實際上直射你的腰包!你要是不把你口袋裏那幾個錢掏出來,就無地自容就寸步難行就走不出市場;你甚至覺得這種**辣的笑還不如冷若冰霜,那樣你盡可以昂首闊步揚長而去。
後來我有機會去國外訪問,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逛市場,這才發現人家的微笑比我們高明,笑得讓你溫暖溫柔卻又溫文爾雅,不是“你要買點什麼”的笑,而是“我能為你做點什麼”的笑。當然,外國的商人更狡猾,他們更想把你腰包裏的錢掏光。可是人家的笑卻那麼自然那麼得體那麼叫你舒適,同樣是射向你腰包的槍彈卻不帶鉤。我猛然省悟。
市場經濟盡管是金錢是利益是競爭,而且還是一種文化。別小看那淡淡的微笑,卻必須有一種文化的支撐,否則就會笑得讓人害怕。
2002午3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