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談談夢想成真(1 / 1)

假如當年我們孩童時代也夢想當經理當董事長當百萬富翁,今天的中國大概早富了!

一個中學老師感慨萬千地對我說:現在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夢想成真”,實在是太悲哀了,這是對理想的褻瀆!

我聽後淡然一笑,但隨之就感到點不是滋味。要說理想,我們那個時代可真是個理想的時代,天天喊這個崇高理想那個偉大理想,嗓門都喊啞了,最後濃縮成一句斬釘截鐵的口號:黨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從此社會形成與你理想作對的行為方式,也就是你想於什麼就偏不讓你幹什麼。你如果流露出想當教師,上級就分配你當工人;你要是提出想當駕駛員,上級就分配你當裝卸工;你要是妄想幹點坐辦公室的舒服工作,那就更慘,上級幹脆就把你送去掃大街,並美其名曰:考驗。當時有一些精明的人卻乘機鑽空子,在領導麵前大拍胸脯說他的理想就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幹革命,結果卻分配了輕鬆舒適的工作。

近些年來我有意無意地對四十歲以上的人詢問:你現在幹的工作是你當年的理想嗎?竟然百分之百地回答“不是”。我曾去學校采訪中學生,看到那些天真活潑的麵孔,就情不自禁地問到你們有什麼美好的理想?誰知他們全都目瞪口呆地看著我,然後就不好意思地笑起來。一個老校長不無幽默地對我說,咱們那一代孩子的悲哀是無法實現真正的理想,而現在這一代孩子的悲哀是壓根就沒有什麼理想。一家電台在學生節目中問幾個學生的理想是什麼,響亮的回答幾乎全是當經理、董事長、大款和百萬富翁。

理論家和家長們都啞然失笑,覺得這一代孩子真是完蛋了!可你隻要是認真地去了解這些所謂“完蛋”的孩子時,就會發現他們比我們那陣聰明一百倍:一個才五六歲的小孩子就知道過年過節給幼兒園老師送一本掛曆或送什麼禮物,才會得到好一些的照顧;一個十幾歲的學生要考重點中學時就知道花錢走後門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年輕人要想找一個好一些的工作,沒有金錢打通關係簡直就比登天還難。“功夫在功夫之外”的生存方式,已經是“明目張膽”的社會行為了。也就是說當孩子們明白隻要有了錢就能有一切時,他們還會有什麼理想?他們還鈍怎樣理想?

如果盼望當經理和董事長,盼望當大款和百萬富翁也算作理想,嚴格地說這已經接近夢想了。為此我們最盛行的一句話就隻能是“夢想成真”。夢想這個字眼兒說明人們不敢想到理字。從生命本質特點來說,任何一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有理想。隻是由於社會的複雜和生存的艱難,人們才漸漸地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坦白地說我現在就很實際,實際到我隻要想到理想這個詞兒都感到害羞。

不過,夢想與理想雖然差之千裏,卻也有含糊的相似和相近。要是與過去荒謬的年代對比,這無疑也是個大大的進步。至少,我們從不敢想到敢想到夢想並且熱切地希望夢想成真。假如我們的生活還是死氣沉沉,還是一貧如洗,那麼我們隻能是瞎想和胡想,而絕對不會夢想,因為那樣的生活隻能使你做噩夢,做不出美夢來。當然,人們大量地使用“夢想成真”這個詞,有時不過是一種吉利話,一種禮節而已。倘若確實有很多夢想都能成真,這個世界也就太奇妙或太不妙了。嘴一張,天上就能掉下餡餅來;手一伸,就會飛來美元或人民幣,這種生活就會使人類變成比恐龍還龐大和肥大的動物了。

正因為夢想很難成真或是不會成真,就會逼使人們漸漸地靠近理想。再進一步地思索一下,要是當年我們孩童時代也夢想當經理當董事長當百萬富翁,今天的中國大概比現在富裕不知多少倍呢。所以我對“夢想成真”這個詞有時感慨萬千,有時也就覺得用不著感慨萬千了。2002年4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