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專業的,看譜子很快,大概各自試著彈奏一下,確認無誤,表演開始。
第一首歌《東風破》。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 假裝你人還沒走】
……
聽到實際的曲子之前,呂山海對這首歌最深刻的概念是他的詞。
帶著含蓄、幽雅,似是幽怨哭泣。
琵琶縈繞,也加深了這一印象。
但隨著更多的樂器加入,輕快的特點打造出了極具想象力的曲風。
整首歌並不是市場上傳統古風音樂的離愁哀別,這份想象力就是呂山海想要的。
呂山海也研究過古風音樂,但是感覺有些太矯揉造作。
那些歌肯定不至於說難聽,但是對於“古風”這個概念太過於執著,太過用力的將情感展現出來導致歌曲中的故事沒有張力。
好聽,但是不耐聽。
抽象一點,就是情感不夠。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
水向東流 時間怎麼偷】
這首歌從歌詞上來看,表達的依然是思念、憂愁。
可他偏偏不刻意去說,隻是偶爾兩個獨立的詞彙來描述這種感情。
而整體串聯,每一個抽象獨立的詞彙又連接而出一個觸手可及的實體,能充分感受到其中思念的重量。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牆上剝落 看見小時候】
實際聽過之後,呂山海發覺這首歌比他想的還要驚豔,有他第一次聽到青花瓷的感覺。
大量使用宮商角徵羽的傳統五音,這首歌的骨子是東方的,但血肉又融合了西洋流行樂。
相融並不相撞,複古卻不是仿古。
呂山海一直認可一個觀點,音樂是可以打破國界打破語言的界限來交流的。
華夏民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包容的民族,曆史上無數次的漢化就是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
所以呂山海並不排斥外來的音樂,隻要能夠吸收對方的力量,那這個就稱不得入侵二字。
華夏有太極這個概念。
宇宙從無極而太極,至萬物生。
太極石這個過程中,天地未開,混沌尚未分明陰陽的狀態。
完全拒絕是絕對錯誤的。
陰陽相互依存,合則生,散則死。
隻抱著傳統,那叫故步自封。
但是呂山海的才華橫溢在時代麵前卻顯得進步得慢了。
一切的變化都太快,即便是呂山海想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都力不從心。
呂山海過去陷入了名為經驗的陷阱,研究自己的風格如何跟上流行,卻忘記了時代變遷下,新時代的年輕人並不閉塞,他們接收到了大量的,來自外界的信息。
下意識的,將西方的內容排除在外。
好在即使沒有想通,呂山海也一直在努力,哪怕前進的腳步很微小,他也沒有放棄,好在他等來了楚歌。
一首《青花瓷》一首《東風破》,這就是呂山海追求的,但是暫時沒有打通念頭的事物。
並非古風,而是中華風。
並不是隻有中華的才是中華的,你的,我用得好了,那也是我的。
楚歌此時演奏的這一曲,就是最好的證明。
呂山海的思路一下打通,不僅僅是流行音樂,是不是其他的類型,也可以這麼去做。
這首《東風破》雖然更偏流行音樂,但是又帶有R\u0026B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