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新領域(2 / 2)

楚歌並不知道呂山海的想法,如果他知道了,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呂山海,是的。

流行音樂,Rap,R\u0026B,搖滾,金屬樂,電子樂……所有的,都可以。

中華的文化,就是海納百川的。

呂山海手舞足蹈,他終於想明白了。

他要把這個念頭分享給自己的老朋友,此時此刻的呂山海感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這個世界的音樂市場比楚歌曾經的世界更大,曾經也誕生過很多厲害的歌手,樂壇的發展軌跡和另一邊很相似。

但是不同之處在於,這個世界的華夏太強大了,是其他國家在追趕華夏。

文化的傳播是伴隨經濟發展一同到來的。

強者才有發言權。

就像是楚歌那個世界曾經的港台流行文化,他們的優勢並不單純是精良的製作,更多還得靠著當時天花板級別的經濟。

到後來內地發展壯大,經濟優勢消退,文化優勢也開始減弱。

同樣的這個世界也存在這種情況,早期的華夏因為強大的經濟實力,讓其他國家的文化不能很好的在內部推廣。

說白了,我打不過你們。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他世界在經濟上追趕接近,他們也有了更多的實力去推廣自己的文化。

原本單一的市場,在這個時代收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年輕人對這些新鮮事物從好奇到喜愛,曾經龐大的市場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原本的風格從壟斷變成了競爭。

但是很多人暫時還沒有接受,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化。

但是市場不會給你反應的時間。

同時為了迎合市場,現代企業也做出相應的改變。

但是更多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更加方便省力的方式,那就是直接照搬。

像日韓的偶像文化非常成熟,那就直接搬過來,當初華樂把秋歌送去日子國再回國,出口轉內銷,本質也是這種做法。

用對方成熟的體係,為自己培養新人,再照搬對方的運營模式,直接使用。

當然,因為市場規模和文化差異,不可避免的有些對方的經驗是無法使用的,但比起去改變做出適合自己市場的新東西,這些不好用的直接丟掉比較方便。

融合這種事,費力不討好,這也就形成了目前東西文化幾乎對立的局麵。

融合兩者這種事,摸著石頭過河,逐利的商人們是不願意去做這些東西的,口號喊一喊得了,別當真。

呂山海在這個領域暫時也沒有太大成就,那是他是屬於這個世界的先驅者。

楚歌是個作弊的,他帶著另一個世界已有的經驗到來,等於是給了呂山海一個成品。

有了最終的成品,再去拆解倒推,加上自己的理解,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呂山海自己的路。

作為先驅,呂山海已經找到了方向,因為楚歌的出現,讓他摸到了門檻。

在之後,他會用自己的身軀,開辟出屬於這個世界的融合之路,將華夏的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他的身後,注定會有數不盡的後繼人。

就算沒有楚歌,這個也是注定的事,但是楚歌的到來,極大的加快了這個事件的進度。

呂山海還是那個樂嗬嗬的樣子,這一次不僅僅是因為他為人樂觀,現在他的笑,是真正學習到新知識,明白自己會開拓新領域的笑容。

“這楚歌,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