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收徒(1 / 2)

前奏入耳,古香古色,十分大氣,在風格上比《東風破》更加傳統。

楚歌開始唱,呂山海卻開始皺眉。

從前麵的部分開始聽,且不說感覺不到戲曲的設計,整體也隻說得上好聽,但並不驚豔。

相比前麵楚歌拿出來的歌,未免太普通了。

如果隻是這樣,那楚歌多少是有些吹牛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楚歌唱這首歌的時候,唱腔柔和了許多,唱歌的明明是男人,卻讓呂山海覺得眼前似有一位女子。

這位女子情感細膩,觸景生情,於是唱出了這首歌,訴說她對時間的感悟,世間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讓人無法忘卻,可又轉瞬即逝。

曾經的繁華在眼前再現,又一去不返。

昨日如今日,今日不同於昨日。

但是隻是這樣的話,呂山海還不能認可這首歌。

因為這是楚歌自己的能力,屬於歌唱者的能力而非作曲者。

呂山海早就知道楚歌是一個優秀的歌手了,但他找楚歌來並不是因為這個啊。

直到副歌到來。

【綾羅飄起遮住日落西

奏一回斷腸的古曲

……

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緒

小酌幾杯卻有醉意

……】

流行音樂副歌部分是最具有記憶點的高潮部分。

主歌、副歌要層次分明,有所變化,彼此又要不能分離,得要連貫。

主歌為副歌做情緒的鋪墊,讓高潮的遞進顯得合理。

呂山海早就看過了歌詞,他就一直在想,前後差別不大的歌詞,要如何才能做到這份遞進。

這也是他一開始並不看好的原因,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技巧。

楚歌給了他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戲腔,而且是帶有京味兒的戲腔。

完全從男聲到女聲的轉變,那個感歎時間易逝的姑娘在這一刻活了!

呂山海:“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的融合。”

用年輕人能聽的方式來演繹戲曲,原來是這樣的方法。

你的下一部戲曲又何必是戲曲。

現在呂山海也懂了為什麼前麵楚歌要說那些降低自己心理預期的話了。

呂山海吃過見過,他真正認識的角兒都不少,自然也聽得出,楚歌在戲腔上的不足。

但這是問題嗎?

根本不是。

呂山海反而對此感到吃驚,楚歌才多大啊,他這聲音明顯是真的練過,但是可能是沒有登台經曆,自顧自的練所以少了韻味。

唱腔上完全沒有問題,也足夠說明他的才能。

呂山海一瞬間都升起了要跟你聽搶人的心思,這楚歌要是給他那些個老朋友看見,不得被瘋搶?

不是呂山海吹,他要是把楚歌送去京城園子裏,自己那幾個唱戲的朋友高低給自己磕一個。

當然也就想一想,呂山海可舍不得,楚歌還是留在音樂圈繼續發光發熱的好,可不能便宜了那幫老東西。

這樣顛覆傳統又延續傳統的創作形式讓呂山海想了很多。

其實這是一個很取巧的方式。

也很好理解,你想要給你的朋友安利你喜歡的東西。

遊戲也好,電視劇也好,年輕人愛看的動畫也好。

你從頭開始說,說這個製作有麼多好,說這玩意拿過多少獎,具備什麼樣的底蘊,別人沒有接觸過,沒有概念的。